第653章:暗中撮合

汪母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汪父。

汪父听了,觉得这是胡闹,让她别像那些没有文化的小老太太那样搅弄是非。

这两个孩子既然拜了干兄妹,两家人以后就当亲戚走动。

如果硬把这两人往一块凑,但两个孩子却没有这种意思,岂不是让大家都尴尬。

以后见面,多不好意思。

汪母听了之后,觉得一盆凉水浇在头上,人也清醒了。

确实啊,这两人都不是小孩了,不是说撮合就能撮合的。

两人都是三十多岁的成年人,都有自己过往的经历,不会随随便便能改变自己心意,还是别胡乱搅合了。

于是汪母只好作罢。

但这时,汪父沉思片刻,又换了副口气,说,其实他也觉得这两人挺合适。

眼看着汪健的终生大事一年耽误一年,而做父母的,也一年比一年老,说不定哪天就撒手人寰,留下汪健一个人孤苦伶仃的在这世上。

如果真这样的话,老两口死也不会瞑目的。

现在他们只希望儿子身边,能有一个陪他过日子、替他料理家务的女人。

不拘美丑,不拘年龄大小,不拘文化高低。

只希望儿子身边有个伴儿,回到家能吃上一口热饭就行。

眼下,郑桂香不就挺合适吗?

郑桂香是个过日子的一把好手,性格敦厚,长相也很标致,一进门,还带来两个乖巧懂事的闺女,热热闹闹一大家子人,多好啊!

老两口越想越觉得合适,他们都看好了郑桂香和她两个闺女,于是合计着,怎么把他们凑到一块。

不要明着撮合,要暗中撮合。

平时多给他们创造点见面的机会。

于是,汪母总是趁着儿子在家时,把郑桂香叫到家里,帮他们做针线活,替他们做衣服。

然后又指使汪健给大丫二丫辅导功课。

大丫二丫有了专业老师辅导,成绩突飞猛进,每次都能考班级前三名,每个学期都能拿到三好学生的奖状。

孩子进步如此明显,郑桂香觉得这都是汪健的功劳,因此做起针线活来更卖力。

汪健的那些新衣服、旧衣服,几乎都经过郑桂香的巧手。

现在郑桂香不用量尺寸,眯着眼都能给汪健做出一身新衣服。

除此以外,汪母还经常借口家里没饭吃,让汪健到幼儿园去蹭饭。

又或者留郑桂香和两个孩子,在家里吃饭。

汪母坚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只要男女双方逐渐习惯了彼此,早晚有一天,这两人会“水到渠成”!

此时坐在饭桌旁,汪母一个劲往两个孩子碗里夹菜,把鱼身上最好的一段肉,放到孩子碗里。

看到孩子吃的香喷喷的,大人的胃口也变好了。

吃完饭,郑桂香和汪母去洗碗,郑沐曦、郑沐晨就在门口玩她们剪好的红双喜。

汪母见了那通红的双喜,突然计上心头。

她找出前几天贴对联时没用完的浆糊。

浆糊干了,往里面倒了点热水,重新搅散,端给两姐妹,又在她们耳边耳语几句。

两姐妹听了偷偷笑,然后,在红双喜上涂上浆糊,悄步来到汪健的房间。

汪健正半躺在床上看书,看见姐妹两个鬼鬼祟祟地进来,只假装没看见,看她们想干嘛。

结果,两个小丫头突然从背后拿出什么东西,往墙上一贴。

计谋得逞,哈哈笑着跑走了。

汪健抬头朝墙上一看,居然是大大的红双喜,不禁摇头苦笑。

过了一会儿,两姐妹左右拉着汪母的胳膊,把汪母拖进屋子:

“周奶奶,你快过来看看!”

汪母假模假样地走进来:

“进来看什么?”

“快看墙上,汪老师墙上贴的红双喜好不好看?”

“哎哟,”汪母故作惊讶地惊叹,“小汪老师成新郎官啦?”

两姐妹再次捧腹大笑。

汪健叹了口气:

“妈,你也跟她们一块胡闹。”

汪母笑着摸了摸两个丫头的脑袋:

“大丫,二丫,以后小汪老师当新郎官了,你们也帮他剪红双喜,好不好?”

“好,我们一定帮汪老师剪最大最好看的双喜!”

汪健在床上翻了个白眼,侧过身子,继续看书去了。

郑桂香在汪家待了一下午,一直到了天黑,才把两对枕套绣好。

一对是姜萍和赵体育的鸳鸯戏水枕套,一对是汪健的鱼戏莲叶枕套。

还剩下一大块边角料,等忙完这场婚礼,再看看给两个丫头裁个背心什么的。

做好枕套时,天已经黑了,晚饭也是在汪家吃的。

吃完饭,汪母又撺掇汪健,把母女三个送回幼儿园。

汪健没办法,只得被赶着出门,送她们回家。

郑桂香抱着被罩和枕套,跟汪健并肩走出家门。

郑沐曦、郑沐晨一出门,就像鱼归大海似的,跑的远远的,两个大人就在后面慢悠悠地跟着。

郑桂香在缝纫机前坐了一天,累的腰酸脖子疼。

现在总算能活动活动腿脚,边走边转动脖子。

汪建突然轻声笑了:

“你看出我妈那意思了没?”

郑桂香停止了动作,顿了顿,心知肚明地说:

“嗯,看出来了。”

他们又不傻,早就发现,汪母明里暗里地把他们往一块拉拢,而且手段越来越熟练,越来越明显了。

汪健:

“你别介意。”

“没事,你跟我心知肚明就行了。”

郑桂香言语之中满是理解与宽容,让汪健感到庆幸。

庆幸郑桂香如此通情达理,能与他达成一致。

汪健顿了顿,语气一转,言语郑重地说:

“你真是善解人意。”

郑桂香猛然被一个男人这么夸,很不好意思。

这话要是那些贫嘴滑舌的男人说出来也倒罢了,她只当是句玩笑。

但汪健是个一本正经的人,能得到他这么直白的夸赞,郑桂香感觉自己得到了重大嘉奖似的,特别开心,她笑道:

“这没什么,周园长他们年纪大了,希望你早日结婚成家,这是人之常情,你也不要戳破,我们以后小心应付就行了,别伤了老人的心。”

“嗯。”

两人一路聊着天,快走到幼儿园门口时,郑桂香说:

“行了,我到了,你回去吧,外边太冷了,回去暖和暖和。”

汪健不肯离开,望着剩下的一小段黑漆漆的路:

“没事,反正快到了。”

郑桂香见他这么执着,笑了笑,不说什么,一块走到幼儿园门口。

到了门口,郑桂香掏出钥匙,开了锁,犹豫着,客套了一句:

“要不,进去坐坐,喝口热水吧?”

这是非常寻常的一句客套,就像路上遇到认识的人,跟认识的人说“上我们家吃饭”,只是一句客气话,没人会真的到别人家吃饭。

但对郑桂香来说,这句话是纠结了半天才说出来的,她有些担心汪健会错了意思,万一当真了怎么办。

还好,汪健很上路:

“不了,我回去了。”

郑桂香暗地里放下心来,锁上大铁门,转身往院子里走。

汪健看她们母女三个都进了屋,屋里亮了灯,才转身回家。

郑桂香进屋后,没有立即就睡。

她来到姜萍的宿舍,跟大丫二丫合力把把被罩和枕套都装好,铺叠整齐,这个新房,就完成的差不多了。

等到程雪飞、赵体育他们走进来时,看见的就是一个完全布置好的婚房。

赵体育十分惊喜,几乎认不出这竟然是姜萍的房间,他跑到郑桂香面前,鞠躬道谢。

婚房收拾好了,其他准备工作,也按部就班地展开了。

送请帖,请厨子,还得再去找拉新娘的车。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