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节:第四个来访者8

”记得小时候听故事,开头总是这样的——在很早很早以前……令我充满了向往。觉得很早很早以前,真是一个遍地生长故事的年代……贺顿,你是不是这样?”钱开逸把话题抛给了贺顿。

贺顿有点猝不及防的感觉,她以为钱开逸还要自吟自唱一会儿,才会把绣球扔过来,没想到钱开逸喜欢频繁地转换节奏,她不得不仓促迎战。她思忖了片刻说:”是的。我也是这样。你说呢?”这几乎是废话。不过,对话节目就是由很多的废话和一两句真知灼见构成的,也不算太突兀。

绣球又回到了钱开逸手里,正确地讲是回到了钱开逸嘴里。他说:”我在家里是老大,老大的性格有什么特点呢?请贺顿小姐给我们讲解一下吧。”

这个问题倒是在贺顿的详尽准备之中,她松了一口气,侃侃而谈:”心理学家研究排行这个顺序,对人的性格真是很有影响呢。开逸你是老大,那么,我根据共性,就可以判断出你比较有权威感,比较能吃苦,比较合群,比较爱负责任……”

说到这里,钱开逸突然打断了贺顿的话说:”您前面谈的还比较靠谱,像爱吃苦合群什么的,但这爱负责任一条,我就有点不敢苟同了。我虽说不会推诿责任,要说是爱负责,就有点勉为其难,或者是——您夸奖我了。我不爱负责,矬子里拔将军我是没有办法……”

头开得不错,先声夺人,后面需更好。钱开逸瞄了一眼墙上的挂钟,质量很好的挂钟无声无息地走着,非常醒目。在直播间的各个角度都能看到挂钟,控制台上更是非常醒目地跳动着血红数字的时间。时间对于广播人来说,简直就是生命。一个小时六十分钟,一分钟六十秒,这是常识。要用话语把三千六百秒填充得有声有色,并不是简单的废话加套话叠加,就可以蒙混过关。目前这档节目,定位于白领中的有车一族,广告投放也瞄准了新兴的中产阶级,要有知识和品味,内藏情感胶水,让人听了开头之后就舍不得换台。

电视有神通广大的收视率调查,广播行当里也存在同样的火眼金睛。钱开逸以前相当仇视他们,那些人不知躲在哪个阴暗角落,自说自话地拿出一些统计数据,说这个节目有人听啦,那个节目没人听啦,也无从查对他们的准确性,反正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数字,幻化成了紧箍咒,让广播人不敢有片刻懈怠。要知道广告商家们是把收听率当做尚方宝剑的,每一个数字,哪怕是小数点后几位,都代表着成千上万的金钱。

自打”心灵七巧板”开播以后,钱开逸洗心革面,痛改前非地爱上了收听率的调查。齐台也扮出笑意,一再说”大家闺秀就是不一样”。

钱开逸知道这是因为贺顿的出马,但嘉宾主持人不是固定工,有功劳也记不到他们簿子上,主要是齐台的业绩。

你不能喝水,喝水会冲淡紧张

贺顿的理智和情感如同两根毛衣针,被工作的机械手飞快交叉,一个又一个来访者的故事,恍若各色毛线,茸茸地纠结在一起,织就斑斓图案。有些地方像苏格兰格子般清晰,有些地方像水妖的长发一样混乱。贺顿经常和这个人面对面时,突然浮现出那个人的身影,影像叠加,好似报废的二次曝光照片。

团团如期来到,这一次文果坚持原则,没有让他包下所有的时间。团团还是如侦察兵一样仔细巡查了心理室的设施,确信没有任何窃听窃录设备进入工作状态之后,把短短的小腿搭在柔软的沙发边缘。

”心理师,和你谈话让我挺舒服的。比和我爸爸妈妈说话还舒服。看来花钱就是有用。”周团团大大咧咧开讲。

有钱人家的孩子就是不一样。这种不一样是从小用无数金钱熏陶出来的。贺顿叹息。

……柴绛香远远地走过来,衣服上缀满了补丁。绛香从小就知道补丁是个好东西,有补丁的地方更暖和。绛香和妈妈相依为命。绛香原来有一个姐姐,姐姐是老大,绛香是老二。后来姐姐流鼻血死了。本来流鼻血是不会死人的,村里的人谁都流过鼻血,用柴禾灰一堵,柴灰变成红的,血就不流了。谁都没有死,可是姐姐死了。姐姐的鼻血每天都会流,用柴灰堵也能停住,但是第二天还会准时流。就这样姐姐一天天流血,一天天苍白。村里的老人说,快到城里的医院看看吧,这孩子许是有别的恶病。妈妈每一次都答应着,可是还没有等到妈妈把去城里看病的钱攒够,姐姐就死了。最后从姐姐鼻孔里流出来的不再是血,而是清水。妈妈纪念姐姐的方法,就是从此以后,把绛香当成了老大。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