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人民大会

第11章 人民大会

东交民巷,一队士兵包围了英、法、美、俄等国的驻清使领馆。

东交民巷,原名东江米巷,是北京市东城区的一条胡同,胡同西起**广场东路,东至崇文门内大街,全长1552米(与东长安街平行并大致等长),是老北京最长的一条胡同。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根据清政府与英、法、美、俄的约定,英国公使正式入住东江米巷的淳亲王府(当时名为梁公府,系康熙皇帝第七子淳王允祐的府邸);法国公使正式入住安郡王府(当时名为纯公府,系**哈赤之孙安郡王岳乐的府邸);美国公使进驻位于东江米巷的私宅;而俄国公使则入住清初在这里修建的东正教教堂俄罗斯馆。

随后各国公使馆均选择东交民巷一带作为馆址,到1900年义和团运动之前这里有法国、日本、美国、德国、比利时、荷兰等多国使馆,义和团运动爆发后,这里因为洋人糜集而被作为攻击的重点,曾有童谣念道“吃面不搁醋,炮打西什库;吃面不搁酱,炮打交民巷”,前者指的是位于北京西皇城根的西什库教堂,后者即指东交民巷。

同一天,台湾外事局通知包括各国驻台湾使者在内的各界新闻工作者参加新闻发布会,外事新闻发言人发布了关于满清政府已于1853年2月17日凌晨1点整向台湾新政府投降的重磅新闻。

顿时,会场里仿佛炸了锅,各国驻台湾使者大惊失色,纷纷命令下属去电报局求证。

此时欧美各国还处在有线电报的技术阶段,无线电报作为台湾的军事秘密武器尚未被各国所知晓。

不久,咸丰皇帝投降、燕京被台湾陆军接管以及各国驻清使领馆被限制自由的电报从东交民巷发了出来,证实了外事局新闻发言人的说法。

上午9点整,中国人民广播电台向世界播发了刘凯峰主席《告全国同胞书》,全文如下:

中华民族的广大同胞们:

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用枪炮轰破了满清帝国的大门,割地赔款,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腐朽落后的满清朝廷长期以来施行禁锢思想、闭关锁国的政策,让我们中华民族被西方列强远远甩在了后面。

中国社会由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大国,逐步步入了受压迫、受剥削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令广大同胞在苦难深重的水深火热里度日如年。

回望往昔,哀其不幸,恨其不争,寸寸热土,惨遭无情践踏!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血泪铸就的辛酸史,今天,让我们正视历史的斑斑血迹,警醒国人,永远记住那些耻辱的历史瞬间。这是我们民族的污点,这些污点需要我们民族的共同努力,用国家的强大,用自强不息,甚至用鲜血和生命来洗刷!

今天,我们推翻了满清政府,3月1日,也就是咸丰历的二月初三,我们邀请全国反清代表、各界有识之士,团结起来,共聚燕京,一起出谋划策,组建新中国,共同治理我们的国家,振兴中华民族。让我们的国家从此富强起来,人民生活好起来,实现我们中华儿女的中国梦、强国梦!让中华民族能够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

刘凯峰在发表《告全国同胞书》之后,交给了军情局一个秘密任务:派遣精通英语的特战人员根据潜伏英国队员反馈的情报,携带大功率无线电台和加装了大功率遥控引爆装置的30万tnt当量机动分导热核弹头,化妆成英格兰人分别前往伦敦、朴茨茅斯、利物浦和曼彻斯特等地待命。

伦敦是英国首都、政治中心、第一大城及第一大港,是英国王室、政府、议会以及各政党总部的所在地。位于英格兰东南部的平原上,跨泰晤士河,距离泰晤士河入海口88公里。

朴茨茅斯(portsmouth),别名庞培(pompey),英国英格兰汉普郡城市和军港。有英国海军诞生地之称。位于英格兰南部的波特西岛,南临英吉利海峡。面积40。1平方千米。城区主要由旧朴次茅斯、绍斯西和皇家造船厂组成。这里气候温和,也是英国最大、最繁忙的港口之一,一直以其英国皇家海军港口的地位而著名。1191年查理一世在波特锡岛建居民点,并允准设镇。1496年建海军造船厂,1540年起成为海军基地。1627年设为自治镇,1698年后大规模扩展。18~19世纪已是造船中心。两次世界大战,英国的海军总部就是设在朴茨茅斯的。鸦片战争的时候,英国的战舰就是从这里的南湾开出去的。

利物浦是英格兰西北部著名港口城市,是英国著名的制造业中心,作为一个主要的英国港口,在历史上曾是城市发展的中心。该市在1715年兴建世界上第一个包围式湿船坞(旧船坞)。在利物浦最有名的船坞是阿尔伯特船坞(albertdock),建于1846年,英国最大的一级登录建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码头之一,帮助这个城市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曼彻斯特是英国的棉纺织业中心,重要的交通枢纽与商业、金融、文化中心,位于英格兰西北部都市群的中心,河道发达,靠近利物浦港和煤矿。曼彻斯特与工业革命密不可分,产业革命后发展迅速。十六世纪中叶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纺织工业城市。自1780年后的四十年中,拥有全国棉纺织工业的四分之一;也是原棉和棉纱的贸易中心。东部以纺织、服装、印染为主;西部以电机与通用机械为主。食品加工、化学和炼油也很重要。1830年建成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海轮经曼彻斯特运河(1894年通航)可抵本市,是仅次于伦敦和利物浦的重要港口。1764年,兰开郡纺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开始了从纺织机器发轫的工业革命。18世纪80年代第一家棉纺织厂在曼彻斯特诞生。1789年蒸汽机开始代替水力,装备纺织厂,从此这里的棉纺业发展得更为迅速。到1830年,曼彻斯特的棉纺织厂已达99家。

1854年3月1日清晨,六架歼-20重型战斗机从台湾机场起飞,编队往燕京飞去。

三个小时后,刘凯峰主席出现在燕京新建成并命名的首都机场,机场四周被热情的参会代表、新闻工作者及其他各界有识之士围得水泄不通,但人们还是自觉疏通出通往出口的两米宽的通道。刘凯峰主席在随行人员的陪同下,边走边微笑着向人群挥手致意。大约十多分钟后才消失在通道尽头,此时的人群慢慢跟随在刘凯峰主席后几十米向机场出口走去,久久不肯散去……

西城区西交民巷(西长安街道)附近,一块空阔地经过十多天的清官官兵俘虏的辛苦搭建,已经变成了一所可容纳万人的简易会堂。这里也是后世人民大会堂地址所在,本来打算把会堂设在紫禁城里,考虑到参会人多且素质不齐,难免对古建筑产生无心破坏,经刘凯峰主席拍板,最终决定在后世人民大会堂附近搭建临时会堂。

下午一点整,来自太平天国的洪秀全一行代表、来自捻军的张乐行一行代表、来自台湾的卓杞笃一行代表、来自上海小刀会的刘丽川一行代表等济济一堂,简易会堂里人声鼎沸,嘈杂如同农贸市场一般。

不知是谁眼尖看到刘凯峰主席的身影,立刻喊了一声:“刘主席来了!”一瞬时会场内顿时寂静下来,与之前形成巨大的反差,一些本来聊得意犹未尽的人受周围影响,跟着静了下来。

很快,刘凯峰、林斌、胡泽义、徐瑞及江伟良等一行人快步走进会场,会场里立刻自发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是与会众人对民族功臣的崇高敬意!刘凯峰等人落座后,会场又变得安静下来。

“各位在座的同胞们,大家下午好!(掌声)今天是一个值得广大中华儿女欢庆的日子,崭新的属于人民的中国政府将会在会后宣告成立,我们将会告别被殖民侵略、被割地赔款的屈辱岁月,昂首挺胸自信的向欧美列强说:不!下面宣读一下会议议程。”主持会议的林斌继续说道:

“第一个议程:与会代表共同讨论并制定新中国的建国大纲和宪法;

第二个议程:讨论并制定新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项政策草案;

第三个议程:讨论并制定新中国象征的国号、国旗、国歌、国徽等;

最后一个议程:投票表决新成立中央人民政府领导班子组成。

首先按照参会人员籍贯地区进行分组,我们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份为全部议程供参考的建议草案,如果谁有更好的意见或建议,也可以提出来供大家讨论。下面依次进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