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建立宪兵队

无论是北京城还是彼得堡,都被战和的问题困扰着,尽管俄国君臣更为坚决,可是,沙皇本人,也在考虑新的战争中,俄国能否挽回局面的可能性,他们对远东地区的情况不是特熟悉,而周星军对俄军的毁灭性打击,也使能够回到彼得堡的真实可靠的军事情报极为罕见,沙皇能够知道的,就是阿列克谢耶夫大将在军团溃败时的密电,两支太平洋舰队崩溃以后的哀求,所以,沙皇顽固地认为,即使清队胜利了,也不是彻底地胜利,轻松地胜利,在他的御前会议上,他公开提出,如果俄国远东地区的大军三十万人损失大半的话,清国人至少要损失五十万人。

“清国人的战斗能力,战术指挥,都是很糟糕的,两百多年来,我们俄罗斯军队步步为营,已经在数千公里的边境上,将这条东方龙束缚住了,一个区区的倭国,都能够打得它很惨很惨,就说明,清国的军队,是很弱的!”

被惨败弄得不知所措的俄国大臣们,也坚信,清国人利用了人海战术,才勉强打败了俄国的远东军团,而且,清国利用自己战场的距离优势,巨大的人口优势,可以获胜一时,他们在胜利的同时,自己也遭到了极大削弱。

“如果我们继续作战,则清国必败!胜利就在前面等待着我们!”沙皇给大臣们鼓励道。

尼古拉二世不是一个聪明能干的沙皇,身体也不怎么强壮,还因为小皇太子沿袭了德英血统传过来的血友病的基因,整天被弄得焦头烂额,郁郁寡欢。这位末世之君,运气实在太差,智商更符合他的命运。

俄国人有理由确认这一点儿,长期地对清政策,已经让他们完全固定了两者的形象思维,清国再能耐,也是个腐朽不堪,矛盾尖锐,摇摇欲坠的帝国,和庞大而生机勃勃的俄罗斯迥然不同,在沙皇的意识里,清国就是一个弱者的代名词,现在,清国居然把他的大帝国打得满地找牙?

别说是和谈,别说是涉及领土的交割问题,就是清国政府赔款给俄国,俄国政府也不会答应的!

“是啊,确实是这样的,这回,清国政府居然要求我们割让整个的西伯利亚,真是狂妄!”

“对,狂妄至极!”

几个俄国大臣,愤怒到了疯狂,因为,他们看清了德国政府提出的清俄和平的清国条款,严格地说,是德国公使克林德从周星处弄来的伪条款,克林德公然侵吞了清国政府给予的内容。为的是满足周星的对俄大战的愿望,这正合克林德和德国政府的意愿。

周星的伪条款对俄国是极为苛刻的:第一,俄国承认自己是侵略者,派遣代表团,到北京向清国政府公开赔礼道歉,并且,承认此前战端的点燃事件,都是俄国人蓄谋已久,即,承认战争的责任,第二,向清国赔款军费白银一亿两,在两年内还清,第三,将所有西伯利亚的原俄国领土,统统地都规划到清帝国的名下。第四,关于远东地区俄国被俘人员的赎买问题,需要支付相当的赎金……

每一个沮丧的俄国大臣,都成了咆哮帝,结果,好几条桌子都遭殃,被拍得裂缝了。

“清国对于俄罗斯的挑衅和侮辱,必将受到严厉的惩罚!上帝在我们的一边儿!”沙皇高傲地撇着嘴角儿,露出了一丝难得的微笑。

很快,在一天之内,俄国沙皇政府就作出了果断地回复:“拒不接受清帝国政府对于俄罗斯国家和人民的侮辱,俄国人民和沙皇,为了捍卫自己的尊严,将继续战斗下去,直到将邪恶的大清帝国粉碎为止!”

据说,德国皇帝和政府接到了驻德俄国公使的通知以后,笑得极为开心,而克林德得到了消息以后,也是摩拳擦掌,乐不可支,速度地将消息又传递给了清国政府和皇帝,还有周星将军。

“鄙人按照周将军的意图,冒险而为,希望周将军能够体谅鄙人的苦衷。”克林德公使还在表功,要周星记住他的这个大人情。

周星立刻回电,表示:“克林德先生果然是我周星的铁哥儿们。”

这句粗鲁的回答,让克林德哭笑不得。

克林德公使还不知道,周星上比了台面儿的那句话是怎样暗暗述说的,要是他听见了,一定给气得半死:“你对本将军的情意,本将军领了,会加倍地在你闺女的身上报答!”

这一个花絮,本就是周星制造出来的把戏,作为公关精英,他不仅乐得控制局面,还喜欢制造事件,制造新闻,使局势完全对自己有利。

对俄媾和思想,就是一个伪命题,他根本不想媾和,要的是俄罗斯继续派遣军队来战,使清俄两国之间的战争持续下去,他才有条件继续拥有强大的兵力,朝廷的无原则的支持,一句话,只有战争,他才可能生存得舒舒服服,对俄战争就是他蓄谋已久挑起来,怎么能轻易就熄灭了?

清廷得到了消息以后,据说,很是愤怒,特别是光绪皇帝,立刻就给周星一道密旨,甚至比德国公使克林德的秘电也慢不了一个小时:“俄国拒和,傲慢冥顽,朕深为愤怒,着周卿继续整兵勒马,为朕痛击之!”

在电文上,克林德也显示出了自己一个外交老手和国际流氓的本色,没有周星的指示,就擅自修改了俄国人转过来的电文声明,结果,加重了语气,那已经不是政府声明,而更象歇斯底里的发泄,狂吠,估计,只有闭着眼睛声色犬马的光绪皇帝和一班军机大臣们才有可能相信这是真的俄国外交词令。

周星立刻对皇帝会电表示,自己要鞠躬尽瘁,赴汤蹈火,报效国家和皇帝对他的如海深恩云云。

“哈哈哈哈,这件事情干得漂亮啊!”周星自己都合不拢嘴了。

人们都知道,公关部门,是最没有底线的族类,只要对目标有利,就可以动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周星在穿越以后,更减少了道德责任感,尤其是面对列强关系,无所顾忌。

这一事件至少有两大好处,第一,让清庭打消了可能地对俄和谈的幻想,第二,减少了清廷对于周星的猜疑,有了俄国的雷霆万钧之怒的压力,清廷会将全部的心思都用到应负对策上,就没有心思来琢磨周星的拥兵自重,尾大不掉的危险了。

如果清廷或者光绪皇帝知道了周星是这一事件的发起者,阴谋诡计制造者,估计会气得跳,不,也许是哭起来。当然,如果沙皇俄国知道了周星的阴谋,也会气急败坏的。

通过这一事件,周星实际上也试探了俄国政府对于未来两国关系基础的态度,俄国能否签定丧权辱国的条约,自己怎样才能良好地把握住局面。还有,对于德国渠道的利用,能否实现目标,等等。

结果,周星略施小计,就将清俄两国之间的矛盾,再次激化起来。

周星回到了沈阳城,重新视察了整个东疆省的工业制造体系,特别是军工企业,向朝廷申报了五百万两银子的紧急求助,然后,重新布局。

周星亲自坐镇沈阳,把守自己的大本营,然后,命令谭嗣同以参谋长的名义,统帅方伯谦,叶祖奎,吴春部队,作为海参崴的防御军团,号称第一集团军,以袁世凯统帅伯力地区的军队,号称第二集团军,以聂士城为第三集团军,将徐邦道,李彪,刚隶属麾下的清廷各省增援旧军等,都加强了聂士城军,海参崴集团抽调了四万部队,增援强化伯力部队,一万增援黑河军,基本形成了三个集团军的建制和兵力平衡问题。

海参崴军,名义上是自己在统帅,谭嗣同是临时负责,所以,不存在三个老将的矛盾,周星还将梁启超和刘光第,也先后派遣到了第二和第三军中,作为参谋长,以加强控制。可以说,在真实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维新派人士,都被周星重用了,这些有理想有抱负但是人微言轻的文士,一旦被委以重任,对周星的感激,是刻骨铭心的。他们已经成为周星的心腹。

基本上,第一集团军是防御性的,周星认为,俄队即将进行的报复性进攻,必然要对海参崴地区有所动作,所以,这儿设立一个重兵集团是必要的,更为关键的是,这儿的部队,向国内可以增援沈阳,捍卫大本营,向东可以突击朝鲜,远征倭国,还可以策应北面的战线。

第二军和第三军,是周星关注的重点,俄国人要恢复进攻的话,路线只能是西伯利亚,从大铁路上源源不断地运输过来,所以,北线的战斗是主线。

一切都不可怕,周星已经做好了针对俄国新一轮进攻风暴的对策。

他加紧命令各部队,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提出了具体的训练条例,还吩咐建立了宪兵队。

宪兵队的出现,是一个很特殊的现象,在当时,却没有引起任何军官的不满,对于清廷,也没有多少震撼,当这一消息由周星亲自上奏给朝廷时,还受到了无聊地奖赏:“周督努力奉职,知道了。”

如果说以前,周星采用秘密的特务组织,什么军情局进行情报地刺探,收集的话,现在,则是公开动用组织了自己的亲信组织,名义上是整顿军队风纪,其实,就是自己的公开特务组织。

周星成立宪兵队时,是从河南省的老乡中挑选出来的,先选择三个可靠的人,然后,由他们去挑选组织人手,这些士兵统一了军装,标志,迅速健全制度和组织,在每一个团里都有一个宪兵小队,负责对全团的监督。

周星公开要求,各部队对于宪兵队,给予支持,并且赋予了宪兵队极大的权利,凡是战斗中不肯积极的,宪兵队有权逮捕和就地正法。

当然,现在的宪兵队,主要负责纠缠官兵的训练情况,监督各部军官的履行义务情况。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