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死亡凝视

秦老大和几个众臣看向李太白三人,心思复杂。

关于养门客这种事,一般人都不敢说出口。

大家都在干,但是谁也不敢声张。

像秦游这种收门客收的世人皆知的,满京城就一个。

门客这种特殊的“行当”最早起源于战国时期,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战国四公子,养了大批的门客办事。

不过春秋时期可是正儿八经的群雄争霸,大大小小的国家一百多个,光是像齐、晋、楚、秦、鲁、卫、燕、宋、这种强国就有十多个。

那时候互相PK开片什么的,不止看双方兵力,也看敌我的门客多少和能力。

可春秋是战国,现在正值太平年月,养门客干什么,难不成还准备争霸天下啊?

当然,也可以这么问,不争霸天下你养门客干什么?

现在大家也养门客,但是不是这个叫法,叫弟子,叫学生,叫老铁,即便是门客也不敢满哪嚷嚷。

唯独秦游,最先收了三个门客,完了让这三个人去参加科考了,非得弄的天下皆知才好。

原本呢,大家就当个笑话看,秦老大也是如此,最初还问过乔冉,问他这些门客是秦游从哪忽悠来的。

秦老大倒是没别的意思,就是怕落人话柄,要是这几个门客是秦游寻访的名士大儒,外界指不定会怎么说闲话。

乔冉告诉秦老大,说这三玩意是秦游半卖半送弄来的,三个门客都是无名小卒,一个是酒肆打杂的小二,一个是一屁股账的穷逼,外加一个整天走路都直晃悠的酒鬼。

事实上也的确是这样,所以秦老大也觉得这就是个笑话。

可实际上呢,科考完事之后,大家笑不出来了,一个小二,一个穷逼,外加一个酒鬼,包揽了科考第二名到第四名,大家也就是这时才反应过来一件事,小丑竟是我自己。

不过转念一想,又觉得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

寒山书院那是什么地方,甭管学子是不是寒门,大儒可是一大群,山长是原国子监祭酒,京中士林扛把子,AKA哭泣战神,当年的帝师,天下无人不晓的廖文之。

廖文之麾下还有头号马仔原国子监司业董昱,以及八马、闻道鸣、墨石、离竹等文化圈四大天王,就这种师资力量,全国朝甚至说是全天下都找不出第二家了。

科考关系到寒山书院的荣誉和名声,可想而知这几位大儒肯定是不眠不休的悉心教导,既然是这样的话,那么秦游三个门客拔得头筹也实属正常。

外界这么想的,朝堂上的君臣也是如此。

可今天一见面,秦老大和几位尚书觉得自己格局小了。

就秦游这几位门客,各个不简单。

李太白脑子活络,胆大心细,全权操办烈酒换战马一事可见一斑其人能力,稍加培养一番,一定会成为朝廷栋梁之材。

杜子美忠厚老实,虽然其貌不扬,可那股子坚韧劲让君臣几位都感到佩服,要是有什么苦差事累差事,交给这种人绝对错不了。

南宫奢就更猛了,这家伙不应该在京中任职,应该去边关,去涠江,或者去深山老林里。

四位门客,其中三位,君臣评价极高,最终,目光齐齐落在了贺季真的身上。

能跻身与秦游的四大门课之一,想来这家伙也肯定有所不寻常之处。

注意到众人的目光看向自己,贺季真如同一个二傻子似的,瞅瞅这个,瞅瞅那个,显的傻了吧唧的。

闻人泰站起身,凝望着贺季真,不过却未说话,只是那么看着。

在前朝的时候,刑部的权柄实在有限,只能管管平民和七品以下的官员,而前朝七品和七品以下的叫吏不叫官,并且刑部只有行刑权没有处罚权,意思就是抓人砍人的时候他们可以上,但是抓谁砍谁就不是他们说了算的,基本上属于是给大理寺跑腿的。

所谓的三法司制,就是刑部主管全国刑罚整理以及审核刑名,督查台稽查,大理寺最后审核复核。

不过开新朝后,大理寺寺卿不怎么争气接连爆出了不少丑闻,而闻人泰速来公正廉洁,秦老大就开始回收大理寺的权利不断移交给刑部。

而前朝的督查台又被分成了督查司和监察使,前者没什么存在感,最后变成了骑司衙门。

这也就是说,刑部现在的职权囊括了三法司,想抓谁就抓谁,想砍谁就砍谁,不用和以前似的只能干跑腿的活。

而统管这个国朝最重要司法机构的闻人泰,自有一番威严。

闻人泰在民间还有个“艺名”,叫做闻青天,虽是礼部尚书,可却酷喜查一些冤假错案,得知京城或者京城附近的下县有冤案时,就会亲自前往当地衙门进行探查,算是个业余小爱好罢了,当然,在秦老大眼里这就属于是不务正业了,就和后世的司法部长天天去派出所抓菜市场小偷的行为差不多。

很多人都以为闻人泰姓闻,实际不然,他姓闻人,单名一个“泰”,只有极少数人知道闻人这个姓源于“乐”姓,先辈是魏将乐羊。

乐羊后裔中最出名的就是乐毅,也就是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同样也是法家学派代表之一。

而闻人泰家族这一辈就和乐毅同属一支一门,传承的都是法家,只不过当时闻人泰先祖这一族运气不好,抱的大腿既然不是春秋五霸也不是战国七雄,而是弱鸡中的弱鸡舒廖国。

舒廖被灭国之后,闻人泰先祖就开始逃难,后来改了姓,变成了闻人。

改了姓倒是时来运转了,他们家又抱了个大腿,卫国。

不过卫国也没挺多久,他家又开始逃难了,最后生生将闻人这个姓改成了一个单字闻。

相比儒学,闻人泰是彻彻底底的法学派,从小到大学的都是法学,而儒学不过是大环境下他必须掌握的一种“技术”罢了。

同为从龙之臣,闻人泰当年跟着秦老大那会,既不是谋士也不是武将,而是督军,不负责打别人,就负责搞自己人。

也正是因为如此,闻人泰掌管刑部极为严厉,很多人都说心虚之人不可与刑部尚书闻人泰对视。

闻人泰最常做的事情就是与人对视,相传这位尚书大人有着一双火眼金睛,可以看穿任何心怀不轨之人。

不过这种事也就是见仁见智罢了,闻人泰是尚书,而且还是刑部尚书,全国朝敢和他对视的人屈指可数,要他不是尚书的话,天天直勾勾的盯着别人看,活这么大得挨不少揍。

闻人泰现在就这么直勾勾的看着贺季真。

还真别说,长着一张国字脸的闻人泰的确很有范儿,双眼满是审视之色,一般人与之对视的话,未必能撑得过几秒钟。

其实闻人泰对于所谓的“考校”并不热衷,他不认为通过一些小事或者所谓考校就能对一个人有一个准确的定论,而之所以主动站出来,就是因为看贺季真不顺眼。

李太白四人入殿后,表现各一。

李太白和杜子美十分拘谨,属于是正常现象。

南宫奢不亢不卑,老成持重,倒是颇有几分大臣气度。

唯独贺季真,闻人泰是怎么看怎么不顺眼。

要说贺季真拘谨吧,这家伙小动作不断。

可要说这家伙不拘谨吧,这家伙坐的还溜直,就是眼神特别涣散,都不怎么对焦,一副魂游天外的模样。

见到贺季真这番模样,闻人泰这才主动站了出来,倒是令秦老大和极为老臣颇为意外。

贺季真就这样被盯着看了起码有半分钟,然后…打了个哈欠。

虽然贺季真想要极力合住嘴巴,可扭曲的五官还是出卖了他,这家伙,的确是打了个哈欠,眼泪都流出来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