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意料之中的挫折(1)

CH邮局在德国人的监视和强迫下再度开业了,甚至生意比战前更红火。来邮局里找人代写信件的巴黎市民排成长队,从公司大厅一直延伸到半个街区以外。为了应对这种情况,霍金斯不得不与其他员工一道,将一部分休息室和办公室也改造成信件代写室,即使如此,来的较晚的巴黎市民都往往会排队一天失望而归。

手机人偶没日没夜地为市民“代写”家书,就连邮递员也开始干这行了,正如先前沃尔特·冯·乌尔里希的侄子汤姆森·冯·乌尔里希少校所说的一般。

难道邮递员真的具备承担复杂文案编写工作的潜质,只是霍金斯自己没有挖掘好他们的潜能吗?

别扯了!德国占领军当局草拟了一份一张纸就能写下的“标准用语表”,薇尔莉特她们的任务就是让顾客从这张标准用语表中选择不超过三句话,然后打印出来给负责审查的德国军人过目,接着就寄出去了。手记人偶直接成了抄写员,邮递员当然能干得了这活!

这份“标准用语表”包括的信息量匮乏到令人发指,除了表达某人是健康还是生病以外,几乎没法传达任何其他消息。有个母亲生了个小孩,打算把这个好消息通报给南方的父母,但她完全无法用“标准用语”把话说明白。只能用“我很好”、“女儿很好”来说明她生了个女儿!

“至少得让南方的祖父母知道新生儿的名字吧?”

但是就连这个要求都被德国人拒绝了,他们认为新生儿的名字千差万别,而且起名几乎全靠父母意愿,此例一开,难保不会有抵抗者借此机会利用新生儿的姓名传递情报。

“用新生儿姓名传递情报?!”薇尔莉特简直无语到了极点,“每传递一次情报就要生一次小孩?这样传递情报的成本未免太高!”

“这我管不着,但是不出现在那张表上的词句一律不许使用,如有违反,送信者和写信者都会被逮捕。”负责监督邮局的德国上尉抬起头,冷冷地看着气愤不已的薇尔莉特,“我认为我说的已经够明白了。”

薇尔莉特还能怎么办?只能压抑怒气返回工位,将德国人的回复告诉那位母亲。那位母亲甚至连愤慨都不敢有,因为薇尔莉特的办公室中就有一个荷枪实弹的德国上等兵坐在角落里监视着她们。

于是一封信件就这样“代写”出来了:

“亲爱的母亲:

我很好,女儿很好。

1940年9月16日。”

“代写”这封信简直是对薇尔莉特20年手记人偶生涯的侮辱。

那个年轻的母亲刚走,下一个客人便迫不及待地进入薇尔莉特的办公室。这个中年男子是一个市政厅的职员,他先是向薇尔莉特脱帽致意,留意到坐在角落里的上等兵之后,便又谄媚地向后者躬身打了个招呼。

不过德国兵连最起码的回应都欠奉,他已经完全被楼道对面的年轻人偶马蒂尔德吸引。只要马蒂尔德出现在走廊上,上等兵的目光就像黏在了她的裙摆上一般。

平心而论,这个德国士兵模样还算帅气,年轻小伙见到美女就走不动道本就不是什么特别让人反感的事情。但德国兵目光还是让薇尔莉特反胃极了,因为他看马蒂尔德的眼神就像是主人在挑选中意的女奴。

“她叫什么名字?(德语)”德国上等兵总算按捺不住,开口向薇尔莉特询问马蒂尔德的情况。

薇尔莉特沉默了一会,随后严肃地用德语回答道:“她是谁不重要,CH邮局所有的人偶都是受占领当局保护的,如果你实在精力充沛,那就去外面找女人,我不允许你打这些女孩的主意。(德语)”

年轻的德国上等兵脸色变了又变,最终还是什么也没说,坐回了原来的位置。

薇尔莉特只花了一分钟就为这个职员“拟好”了“信件”,下一个顾客正要进门,却被突然赶来的一个德国军官推开了。那个德国军官不是别人,正是奉命总览巴黎邮政事务的汤姆森少校。

“你出去一下。”汤姆森赶走了屋子里的德国兵之后,直接关上了办公室的们,此举令薇尔莉特打起了十二万分的警惕。好在汤姆森并不想干什么,他只是受叔叔沃尔特的委托来向薇尔莉特传达一个消息:“戴泽南已经是上校了,他现在是自由法国的骨干。”

薇尔莉特闻言稍微安心了一些,不料接下来汤姆森说的话又让她的心脏揪了起来:“维希政府已经定了戴泽南的叛国罪,判决他终身监禁,一切财产充公……我听说他家的钥匙在你这里?”

…………

1940年9月26日清晨,戴高乐将军登上了维斯特兰德号的舰长室,该舰的舰长告诉他,达喀尔就在前方十一海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