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向比尔哈凯姆的英雄致敬(1)

艾森豪威尔既然愿意将德内尔带去英国,在美国欧洲远征军里做顾问,戴高乐不但不可能反对,还对这一结果十分满意。

尽管当下尚显稚嫩的美军在英军老大哥面前还没什么底气发言,但明眼人都能看得出,等美利坚巨人动员起自己的全部实力之后,英国人除了乖乖让出战略主导权外别无他法(说句刻薄的话:什么英伦三岛?不过是美国在欧洲的前哨兵站罢了)。

即使是最乐观的抵抗战士,也不认为自由法国能在1943年底解放本土,拉起百万大军。事实上按照已经伤愈恢复工作的勒让德约姆少将(德内尔曾接替负伤的此君指挥叙黎战役)的看法,法军能在1943年初收复北非各省,拉起一支拥有二十万野战部队的军队就不错了。

而那时的美国远征军会重视区区二十万人的自由法国军队吗?将心比心,上次大战的时候法军可重视过比利时军队?

所以能趁美国远征军司令部草创人手不足的时候往里塞人,对于自由法国而言实在是一件求之不得的美事。

于是第二天,也就是1942年6月7日清晨,德内尔便身着法国军服前往陆军部,将抵抗委员会的安排告知艾森豪威尔。

“很好。”戴高乐的决定并没有出乎艾森豪威尔的预料,他相信那位睿智的政治家和军人不会拒绝这个双赢的提议,“既然这样,你把手上的工作都交给汉迪——他就是下一任作战处长——然后和我去一趟白宫吧。(英语)”

埋首案牍的托马斯·汉迪准将闻言抬起头,顶着大大的黑眼圈向德内尔笑了笑。德内尔微微躬身作为回答,然后立刻将手上的情报连同红蓝铅笔一块放到一大摞文件簿上,接着拍了拍文件簿,对汉迪准将说道:“还剩最后八分之一没看,请见谅。(英语)”

“不要客套了,让,这些日子你帮了我们大忙,祝你一切顺利!”

德内尔这次没有按照美国人的习惯随意扶一下帽檐就算敬礼,而是郑重地戴上桶帽向作战处的诸位美军将佐敬礼告别。作战处的军官们也认真地回以敬礼,虽然与德内尔相比,他们的军容绝对称不上整洁,但后者又怎么会轻视这些舞蹈于猝死边缘的军人呢?

德内尔与艾森豪威尔共乘一车,在车上,德内尔问艾森豪威尔道:“你们打算什么时候去英国?”

“本月末。”

“足够了。”

“什么足够了?”艾森豪威尔有些好奇。

“我要跟德圣艾修伯里先生立刻动身前往伦敦,今天下午就走。”

“这么急?出什么事了?”

“比尔哈凯姆。”德内尔回答道,“根据英军的情报,隆美尔因德军顿兵于此而恼羞成怒,已经再调第15装甲师南下进攻第一旅了。”

“老天!”喜怒不形于色的艾森豪威尔难得表露出惊讶的神情,“果真如此的话,隆美尔在那边只兵力优势就该有六七倍了!”

德内尔先是骄傲地笑笑,然后谦虚地提了提法军的优势:“好在火力相差倒没有那么悬殊,德国人还是缺弹药,在火炮口径上似乎有压倒性优势,实际完全发挥不出来,而且皇家空军的支援还是相当有力的。”

“他们当然该有力支援,毕竟德国人为了对付不到四千法军步兵,拿出了足足二分之一的装甲力量。”艾森豪威尔称赞了法军一番,接着看向了德内尔,“戴高乐将军需要你做什么?”

“英军似乎准备放弃第一旅,而我们绝不能不做出努力就抛弃三千七百名战士。”德内尔回答道,“我们将抽调部队接应第一旅突围,这就需要一个熟悉摩托化作战的指挥官。”

“所以他想到了你?”

“不,是勒克莱尔。而我将去费赞暂代勒克莱尔指挥乍得行进团,指挥他们穿过撒哈拉沙漠去袭击隆美尔的补给线。”

“这也是个相当有挑战的任务啊……”

“是的,但我是军中勒克莱尔以外,有指挥摩托化部队打沙漠突袭战经验的唯一一人,而且勒克莱尔的部下至少有一半是我训练选拔出来的。”

“所以,舍君其谁?”

“正是如此。”德内尔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这真是一个军人莫大的负担与光荣,艾森豪威尔没有别的话可说,只能祝他和自由法国军队好运。此后精疲力竭的两人便不再交谈,各自依靠着车门小憩,直到汽车停在白宫的门口。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