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4章 做菜去吧

华夏煌煌五千年文明史,只要提起来,国人纷纷为之骄傲。

这片土地上孕育出来的人,最擅长创造奇迹。

哪怕野泽一郎的名头很多,资历够老,杨松看起来又过于年轻。

此时围观群众,却都愿意相信杨松可以赢。

相信,有时候就是一种力量。

“杨厨,加油啊!”

“别怕杨厨,缺什么跟我们说,这边都给你准备好。”

“干他!”

“小何国人!”

……

杨松本来低头整理食材,没料到大家怎么忽然群情激奋。

想想这里是东北,是沈阳,又不觉得奇怪。

他平时做菜不怎么说话,这次偏偏想说两句。

“佛跳墙这道菜,是福省的名菜,传到现在也差不多有百年的历史了,前辈们把这道菜做得很好。

我对这道菜充满敬意,练习过数次,虽然比不上前辈们,至少也不会比野泽主厨茶,诸位放心。”

“我们放心,杨主厨你就静下心慢慢做,我们不打扰你。”

“多谢了。”

野泽一郎在对面,用一种死亡视线盯着杨松,嘲弄道:“大话放的早,输得时候可就难看了。”

杨松轻松道:“放心,我又不是你。”

“哼!”

两人谁也不理谁,各自加快速度处理食材。

大厨师做佛跳墙需要多少食材?

答案是:不知道。

佛跳墙这道菜,一年四季都可以做,食材也会根据节令有所不同。

海参、鲍鱼、鱼翅、干贝、鱼唇、鳖裙、鹿筋、鸽蛋、鸭珍、鱼肚、花胶、瑶柱、鸽子、排骨、蛏子、火腿、猪肚、羊肘、蹄尖、蹄筋、鸡、鸭、冬菇、冬笋等等。

一般来说,以上都是专业厨师做佛跳墙的食材。

食材之外还有多种调味料。

大家都知道佛跳墙最后是在一个罐子内成菜,这个罐子至关重要,往往是要用绍兴酒坛。

所有的食材,例如鸡鸭鱼排骨等,需要去除血水和杂志,这个过程所需要的工作量就不小。

而鱼唇、鲍鱼、海参等,也需要单独处理杂质。

全部都是细致入微的活儿,一丝马虎不得。

杨松和野泽一郎都全神贯注,沉浸其中。

作为真正的大厨师,处理食材,两人各有各的窍门。

这不奇怪。

奇怪的是,

杨松把排骨斩成均匀的小段,每段两指宽,下入冷水中。

野泽一郎也在此时给排骨开火。

杨松提起一只鸡,剁去头和脚,野泽一郎正巧也把整鸡大卸八块。

两人几乎步调协调一致。

你一只鸭,我一只鸽子。

我拿起猪脚切块,你也刚好如此。

蒸火腿、焯水五花肉、煮鸽蛋、发鱼唇、熬猪骨汤……

两人像是同款,走了三个小时还多。

终于开始不同了。

围观群众长长松了口气:“可算是不一样了。”

两人处理食材的方法大致相同,就连选得香料也大同小异。

真正巨大的不同,从煮高汤开始。

杨松弄了一堆杂碎的猪骨头,清水焯水两次,才开始吊高汤。

野泽一郎同样选择了猪骨头,他只选择了胶原蛋白高的猪腿骨,以及鸡骨和鸭骨。

这一锅高汤最开始只用中火煮,前期可以先不用管。

两人还需要对各类食材进行二次加工。

这个过程叫去腥。

无论是海鲜,还是陆鲜,都需要去腥,荤菜都是如此。

佛跳墙之所以能够吸引佛祖失去定力禅心,大门都不走,跳墙跑去品尝,就是因为它够鲜。

各类食材去了杂质后,清洗干净,然后各自上蒸笼,互相之间甚至不能见面。

这是防止串味儿。

野泽一郎为了不让食材串味儿,准备了一百多把菜刀。

就是切葱姜蒜都有专门的菜刀。

杨松从始至终一把刀用到底。

这就是神奇菜刀的神奇之处,不串味。

别人羡慕不来。

给各类食材上蒸笼,一定少不了的程序就是黄酒,福省的老酒搭配上各种香料,有的需要隔水,有的不需要。

食材蒸制的时间也不尽相同,需要的火候也不同。

这更加需要细致。

杨松的鼻子就没停下来过,一会儿走到这个蒸笼前调调火,一会儿走到那个蒸笼前,掀开盖子放放热气,这是防止某些格外鲜嫩的食材被蒸老了。

掀开盖子的时机必须刚刚好,不然这儿的味道差一分,那儿的味道差一分,聚在一起,这就不能叫佛跳墙了。

这个过程漫长而又繁琐。

于此同时,高汤那边也得需要人守着调火了。

杨松更忙了,他到这个时候开始往高汤里面加虫草、茶树菇、杏鲍菇、香菇、羊肚菌、红松茸、姬松茸、竹荪、灰树菇、绣球菌、猴头菇、黑木耳、海带根、白灵菇、干豆角、玉米。

这些食材不能一口气的全部加进去,杨松守在边上,时不时的丢进去这个,放进去那个,还要不停的控制大小火。

夜空黑得很彻底,星光璀璨,月亮高悬,有人不留神睡着了,看到时间,居然已经凌晨三点了。

作为最终容器的酒坛子,需要提前微微加热。

野泽一郎的配菜都已经准备好了,他在酒坛子底部抹了蜂蜜,又垫了一层姜片,开始一层一层的摞食材。

这个过程也很重要。

食材的高低薄厚,层级分明,错一步,上下数层的食材全毁了。

野泽一郎小心翼翼的甚至不敢大口喘气。

杨松还在吊高汤。

野泽一郎把食材码完,倒入高汤,封上盖子,把火稍微的调大,一分钟后又调小,文火慢炖。

这样来来回回折腾,又是两个小时,才得以停下松口气喝口水。

杨松此时才开始码菜。

野泽一郎忍不住皱眉,须臾,又扬眉:杨松浪费了太多时间,这个时候才开始码菜,最后炖菜入味,势必时间不够。

时间不过,火候不够,味道自然也不够。

佛跳墙,就是耗厨师,尤其是最后,只能用文火慢炖,甚至有时候就是文火还太大了,需要调的更小。

‘杨松,你到底还是太年轻了,经验不够,熟练度不够,做这道佛跳墙,你势必失败,我终于可以赢你了,我的徒弟!’

野泽一郎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