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故意误导

朱永康也没有多问,估计是知道杨晨轩不想说,开始和杨晨轩闲聊起来。

现在能开出租车的人,收入都不低,现在会开车本身就是一个很不错的技能,司机的工资都比较高。

现在的出租车也很少,主要是因为车贵,很多人也舍不得坐,坐出租车对于普通人来说,几乎是一种“奢侈”的享受。

聊天过程杨晨轩发现,朱永康这人其实挺厉害的,吃的也很开,认识一些老板,自己也存到了一些钱,绝对的老油条了。

鹏城,以前的一个小渔村,未来的大都市,目前还在发展过程之中,繁华的地方还到处都在施工,几乎随便站一个地方,都能看到施工用的吊塔或者正在建设的楼房。

而在那一片繁华之地以外,鹏城大部分还是农田,目前这些地方还没有开发,本地人还得依靠种地为生,城市的发展似乎跟大部分人都没有太大的关系,他们只是一群“旁观者”,但在不久的将来,牵着牛,扛着锄头的大爷、大妈,还有田坎上光着脚丫狂奔,满身泥土的孩童,都会成为这个大都市的受益者,他们将来都是百万、千万甚至亿万富翁。

朱永康顺着一条土路一直开,卷起的尘埃漫天飞舞。

出租车停在一栋铁皮房的围墙外,这是在一个村子外,村里的房屋和杨晨轩老家也没有什么区别。

朱永康按了两下喇叭,脑袋伸出车窗,大喊道:“老孙,开门。”

里面一个四十出头的男子看了一眼,打开大门。

朱永康开车进了里面,这里面很宽,外面的空地加里面车间,有两千多平方。

外面的空地上,搭了一个棚子,放着很多组装好的车辆,还停放了很多被切掉车顶的车子,在边上,有很多车顶被叠放在一起。

车间里堆放了很多零件,有一大片地方空出来,专门做组装,组装师傅们正在忙碌,有组装的,焊接的,喷漆的。

朱永康停好车,跟看门的老朱聊了两句,又发了一支烟,然后带着杨晨轩朝着车间里走去。

朱永康果然和这里的人很熟,这里的人都主动跟他打招呼,都叫他“老朱”,朱永康也一一和众人打招呼。

在进门之前,杨晨轩心里还是很紧张的,他也怕被骗,看到这些车子还有朱永康和这些人确实很熟后,心也落下了半截。

在车间最里面的角落,隔离了两个办公室出来,一间是组装师傅们使用,另外一间则是工厂管理使用的。

朱永康敲了敲门,办公室里很快就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进来!”

这个女人说话就听得出来,带着浓浓的白话口音,不是本地人就是香江那边的。

白话现在很流行,国内的白话歌曲,很多不会说的人都很哼两句,有的人甚至能把整首歌都有模有样的唱出来。

杨晨轩大概知道,白话有很多种,香江那边和内地的白话好像就有一点不一样。说白话的人能听出来,但杨晨轩是真听不出区别,感觉都一样。

杨晨轩和朱永康两个人推门而入。

办公室里布置得很简单,一个书架,一套办公座椅,一套沙发和一张茶几,茶几上放着一套茶具。

一个四十出头的女人正坐办公桌前写什么东西,看到两人进来,用不是很标准的普通话招呼:“老朱来了,坐,这位先生也坐。”

朱永康坐下说道:“陈姐,这位是杨晨轩,杨老板,想要买一辆车。”

“杨老板,这位就是这里老板之一,陈菲,陈姐。”

杨晨轩对陈菲微微点头:“陈姐!”

陈菲起身走了过来:“杨老板,你是打算买什么样的车呢?”

“大众吧!”杨晨轩说道。

杨晨轩看到外面有本田、日产、大众、别克,车的品牌还是很全的。

陈菲说道:“大众现在主要就是桑塔纳、捷达、帕萨特,我们这里只有帕萨特,捷达和桑塔纳都有国产的。”

大众是最早一批进入国内市场的,国内不允许国外车企单独进入国内市场,必须要和国内车企合资才行,而且国内的车企,最少要占百分之五十,这其实就是国家在扶持车企。

比如一汽大众,一汽集团占股百分之六十,大众是分开持股,总占股百分之四十。

后来的一汽通用,双方各占百分之五十。

一汽丰田的股权架构比较复杂,一汽集团直接控股百分之三十八,丰田直接控股百分之三十二,剩下另外还有两个公司控股百分之三十,但这两家公司也在是一汽和丰田共同持股的。

一汽马自达,马自达直接控股百分之四十,一汽集团直接控股百分之四,一汽集团通过一汽轿车这个公司,间接控股百分之五十六。

现在国产的合资车只有大众进入了国内,在八十年代就已经开始着手合作,其他诸如丰田、本田、日产都要等到2000年左右才开始进入合资车年代,一汽通用的车型更是要等到2009年才有。

所以,这个时候,想要买车,大多都是进口车型,一直到1998年才有广州本田,国产的雅阁要等到1999年才有,也就是第六代雅阁,在这之前,都只有进口的。

杨晨轩知道现在没有什么合资车,问道:“帕萨特现在是什么价?”

陈菲说道:“www.youxs.org,零件组装的十七万,切割车顶的十八万,原装的二十万。”

“这个价格已经非常厚道,目前在外面,二十四万以内,绝对买不到,正常价在二十五万左右。”

杨晨轩说道:“那我要一台黑色原装的。”

杨晨轩这话一出口,朱永康愣住了,就连陈菲也愣住了。

杨晨轩答应的太爽快了,爽快得让他们两个人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这买车不管怎么说也要二十多万,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买车的时候,就算再有钱,也总得看车一眼再决定吧?

而杨晨轩也是有心,他其实就是在装阔绰,给他们自己很有钱的样子。

因为杨晨轩也想要做这一行,但他没有人领路,他想让陈菲给自己做“领路”,带自己入行。

陈菲还真就被杨晨轩给唬住了,心里猜测杨晨轩身份,听杨晨轩的口音,普通话很标准,没有带方音,判断不出是什么地方的。

但这个年代,普通话说得好的,一般都是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或者本身就生活普通话的地方。

以前没有“普通话”这个概念,以前都叫官话,就是当时官方推行的话,但历朝历代的官话推行的都不彻底,主要还是以方言为主,而且历朝历代的官方都并不一样,比如明朝就是吴语、苏白话为主;元朝则是大都话。

我们建国确定以上京话为官话以后,又大力推广为通用语言,加上基础教育的普及,全国各地渐渐也都听得懂普通话,但说普通话,还是有一定的问题,很多发音都不标准。

这和身处的环境有一定的关系,在这个年代,老师都未必会说标准的普通话,上课的时候都是塑料普通话,或者直接用方言讲课,很多学生的普通话自然也就带着浓厚的方言。

加上现在外出的机会少,大家说话都是方言,少有说普通话的时候,普通话自然也就不怎么好。

当然也有少部分人语言天赋好,就算老师说得不标准,他自己学标准了,有一部分人则是出来的时间长了,说得多了,也就标准了。

一些家庭条件好的,有条件接受更好的教育,去更多的地方,普通话自然也就更好,再不如何,这些人看电视也看得多一点,听得也更多。

上京本地人就更不用说了,普通话本来就是他们的方言,从小就说的。

加上杨晨轩买车的态度,车什么样都没看,就觉得买,这让陈菲更肯定杨晨轩家里要么是家底厚实,要么家里有人在官方。

总而言之,杨晨轩的来历非富即贵。

陈菲这时候也没有多想,只是想着多认识一个有能力的人,以后也多一条路,脸上笑容更甚:“杨老板,那我带你去看看车,现在只有一辆黑色的帕萨特是原装的,原装车不好弄,所以比较少。”

“行,麻烦陈姐了。”杨晨轩面带微笑,语气平淡中带着一丝温和。

这给陈菲的感觉就是温文尔雅,有涵养。

现在很多有钱人都是暴发户,身家是上来了,但个人的素质并没有提上来,像杨晨轩这样的人还真不多。

“杨老板客气了。”陈菲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三人出了办公室,陈菲看似随意的问道:“杨老板做的是什么生意啊?”

杨晨轩之前没有说,那是怕朱永康心怀歹意,但现在已经确定,这生意虽然不正当,但他们并不是社会上的那些人,于是说道:“做得很杂,皮革、鞋子、运输、服装都在做。”

“这次来鹏城,主要就是想要打通这边的运输,准备在火车站周围弄一个物流中转站之类的。”

陈菲愣了一下,问道:“杨老板,你们是走铁路运输的?”

铁路是官方部门的,能做的可不是一般人。

杨晨轩他们能做成,很大原因也是衡州那边打通了,后面的就要简单很多。

杨晨轩说道:“铁路运输的渠道有,但目前刚起步,预想中是在全国每一个省或比较重要的城市设立一个中转站,在全国布下一张运输网。”

“不过很多城市的货物吞吐量还不够,加上国家也在做这个事,邮局和铁道部门都做运输,难度还是有一些大。”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