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5 章

康熙醒来之时, 发现身边往来之人竟然皆穿着圆领长袍、半臂或衫裙,云头踏殿鞋、金蹙重台履,发髻高耸、粉胸半掩, 甚至还有女子做男子装扮,紫衫玉带, 皂罗折上巾, 康熙愕然片刻, 方才明白原来他眼前所见竟然是盛唐景象。

康熙何曾想过有朝一日竟然能有幸梦回大唐,一睹盛唐风采, 不禁心中感慨万千、激动不已。

康熙在长安繁华热闹的街市上转了一会儿,便一眼看见了那位让他心心念念、梦魂牵挂的女子。

只见虞菲身着鹅黄色上襦, 下穿一件湖绿色衫裙,裙带高高系在胸脯上方,外罩一件月白色大袖纱罗衫, 乌黑的长发高高挽起,梳着惊鹄髻, 发髻上戴着金步摇和一朵新摘的浅粉色水芙蓉。

白嫩的脸蛋儿上画着精致的妆容, 眉心贴着花钿、脸侧轻描斜红、唇边点着面靥,粉嫩的唇上涂着朱红色的胭脂, 如此装扮更显得虞菲明丽娇媚,艳光四射。

由于大袖纱罗衫质地细腻轻薄,可以隐隐看见虞菲莹白如玉、圆润丰满的手臂。

康熙发现眼前的虞菲显然丰满了许多,不过却依然美得惊人, 甚至显出几分他从前不曾见过的风韵,只是虞菲似乎心情不佳,眉间有着挥之不去的愁容。

康熙皱了皱眉,正欲迎上前去, 却见一位身着墨绿色圆领长袍的年轻男子抢先走到了虞菲身边,耐心的哄着虞菲,但虞菲的脸上却依然愁容满面,妩媚的桃花眼中满是忧虑与不安。

康熙听闻这位青年男子称呼虞菲为玉环,顿时便变了脸色。难道他的虞菲曾经是历史上有名的四大美人之一杨贵妃?

想到杨贵妃侍奉唐玄宗父子二人的经历以及最后悲惨的结局,康熙的脸都绿了,恨不能立即带着虞菲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只可惜康熙此时依然与前几次在梦境之中的时候一样,只能做一个旁观者,既无法碰触虞菲,也不能改变任何事情。

康熙抱着一线希望,希望虞菲只是碰巧与杨贵妃同名而已,直到康熙亲眼看见虞菲与这位青年男子回到了寿王府,方才彻底死了心。

时寿王李瑁由于担心他的父皇李隆基在母妃过世之后心情不佳,有碍龙体安康,又听高力士说李隆基很喜欢看虞菲编排的舞蹈,便劝说虞菲多进宫带着宫人们编排几个好看的舞蹈,献给李隆基观赏,以尽孝道。

虞菲此时已经敏锐的觉察到李隆基看她的目光有异,绝非仅是长辈关爱晚辈的目光,更像是男人看到感兴趣的女子时显出的志在必得与狩猎的目光,令虞菲颇为不安,说什么也不愿进宫,生怕自己单独进宫的时候再遇见李隆基。

康熙在旁边冷眼旁观,只觉得寿王李瑁简直糊涂至极,若非李隆基已经对寿王妃动了心思,又怎么会让内侍高力士传话给寿王,暗示寿王让寿王妃进宫编舞供李隆基观赏?

虽然康熙早已熟知历史,十分清楚李隆基与杨贵妃之间的那段孽缘,也曾很想阻止眼前发生的一切,可惜却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历史上记载的一幕幕在他面前重演。

由于李隆基在武惠妃过世之后便一直郁郁寡欢,虽然当时后宫之中美人众多,李隆基却仍觉无可意者。高力士见李隆基待寿王妃有些不同,便向李隆基进言,称赞寿王妃姿质天挺,宜充掖廷,这个主意果然令已经对寿王妃动了心思的李隆基极为满意。

康熙见李隆基别有用心的以为母亲窦太后祈福为由,敕书命虞菲出家为女道士,并亲自赐了虞菲道号“太真”,险些气炸了肺。

看着虞菲被迫无奈成为女道士,康熙只觉得心疼不已,甚至对逼迫虞菲的李隆基都升起了强烈的憎恨与厌恶。

从前在读史书的时候,康熙也曾觉得杨氏不守妇道,行为不端,身为寿王李瑁的王妃,却还与其公公李隆基暧昧不清,后来竟然还成了李隆基的贵妃,如此违背伦理纲常,简直是唐玄宗一生最大的污点。

然而,如今康熙亲眼看见李隆基对虞菲的逼迫,看着寿王李瑁为了自保根本不敢违背李隆基的心意,甚至因为害怕得罪了李隆基,而亲手用药落去了他和虞菲的亲生骨肉,令虞菲心灰意冷,还险些因小产丢了性命,康熙方才明白了史书所言实在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