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赚钱的路子

杨志明丝毫没把马国发的威胁放在心上。

他拿草纸擦了下刀片,慢条斯理的开始给自己刮胡子。

如今是1988年,华夏改革开放十周年,这个年代的社平月工资,差不多是一百来块。

周秀芳在袜子厂工作,不吃不喝两个月才能攒下杨志明输掉的巨款。

但对于杨志明来说,四百块都不叫事。

21世纪的他,是草根逆袭的代表——杨志明早年跑江湖,一开始给人卖衣服,后来自己出来干,有钱了又开厂做渠道,二十年下来,从无到有打下亿万家产。

这社会上白的黑的,他什么都见过,门清得很。

加上脑子里那些超出时代的信息,杨志明有足够的信心,在短时间内白手起家,改变现状。

“嘟嘟,我是小火车!”

女儿杨月月突然从卧室里跑出来,双臂前伸假装自己是火车。

杨志明的思路被打断了,于是伸手摁住她:“火车要吃煤炭的,你不吃煤炭不是火车。”

杨月月明显愣了下。

好一会,她才咽着唾沫问杨志明:“爸爸,煤炭好吃吗。”

杨志明面无表情的示意她自己去一边玩,决定不和这个愚蠢的小孩子交流。

这一幕,刚好被借米回来的周秀芳看在眼里。

周秀芳的眼神是错愕的,她似乎无法相信,那个动辄打孩子,从没给过母女俩好脸色的男人,会和女儿玩闹。

杨志明很快也注意到了门口的老婆。

四目相对,二人久久无言。

周秀芳其实早就回来了,但她在外面听到马国发的声音,所以一直不敢进屋。

在听到马国发威胁要带走她的时候,周秀芳的心情是绝望的。

她本以为,杨志明会毫不犹豫用自己换钱,这对于一个赌棍来说,实在是太正常不过的决定。

但事情的发展出乎了她的预料——那个烂赌成性的男人,不但没有答应如此‘简单’的条件,反而教训了马国华一顿,维护她的安危。

强烈的反差,让周秀芳甚至升起一丝臆想,觉得杨志明或许醒悟了。

好一会,周秀芳擦了擦眼角:“我,我去做饭。”

杨志明默默点头。

饭很快做好。

邻居家没给多少米,周秀芳就煮了锅粥,配上一碟咸菜,就成了杨志明穿越后的第一顿饭。

杨月月是个没心没肺的小丫头,上桌后就把头埋在碗里,吨吨吨的喝。

杨志明吃了两口,作为一个习惯了山珍海味的有钱人,他一时半会接受不了这样的拮据。

勉强喝了一碗粥,杨志明知道自己得尽快改变生活了。

他放下筷子,对周秀芳道:“你明天几点上班?”

周秀芳愣了下,小心翼翼道:“七,七点半。”

杨志明点点头:“到时候我送你去上班,嗯,顺便去你们厂子看看。”

周秀芳惊讶的看着他,弄不明白他为什么突然有这样的想法。

杨志明也没有解释,和一个小学文凭的女人解释什么叫生产力调研,他估计今天晚上都不用睡觉了。

好在前身树立了绝对不容置疑的形象,受气包周秀芳也没敢问为什么,默默点头答应。

一夜无话。

杨志明翻来覆去睡不着,他看着身侧的母女两人,思考着双方未来的关系。

作为一个花坛老手,杨志明秉持沾花不沾身的理念,风流潇洒十几年,从没想过有一天会结婚。

更别提还是这种老天安排,颇似钦定的形式。

唉,走一步看一步吧,当务之急还是改善家庭条件,占了人家的身子、老婆、孩子,总得做点什么。

杨志明胡思乱想了一阵,昏昏睡去。

一旁,周秀芳转过头。

看着熟悉又陌生的丈夫,她默默擦了擦眼角。

老天爷,是你听到了我的恳求,让他变好了吗?

......

翌日一早,杨志明硬着头皮灌了两碗稀饭。

他本来不想吃的,但杨月月吃得是在太香,搞得他愈发饿了,只能垫垫饥。

吃过饭,周秀芳突然道:“要不,我去找爸妈拿点钱吧。只要你以后不再赌了,咱们紧吧紧吧,也能还上。”

很显然,周秀芳对杨志明不抱希望,觉得他无法独自还清这笔巨款。

杨志明是那种大男人主义者,最不齿就是吃软饭,他摇摇头道:“不用,这事儿我有办法。”

周秀芳半信半疑。

杨志明转而问道:“你们袜子厂除了车间工作,还有些啥职位?”

周秀芳愣了下:“你要去袜子厂上班?”

杨志明点点头又摇摇头:“我肯定不会去干体力活的,不过倒是可以给你们厂当顾问。”

周秀芳没说话,眼神却明显流露出一丝哭笑不得。

88年的工厂大多属于国企,江县的袜子厂亦然,国企的性质决定其不可能和私企一样随意改变人事结构,所以在周秀芳眼中,杨志明的话无异于痴人说梦。

杨志明不知道老婆正在鄙视自己,他又问:“你能联系到厂长吗?”

周秀芳摇摇头:“厂长在办公楼办公呢,平时没事很少来车间,我们一旦上班,也不准随便走动。”

杨志明挠了挠头,这就不好办了,看来还得另想办法。

他考虑了下,道:“那你先去上班,我去趟百货市场。”

周秀芳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闻言略带疑惑的答应了。

......

半小时后,杨志明来到了百货市场。

1988年的华夏遍地是黄金,但挖黄金也得有镐子。

如今的杨志明没钱没势,找不到切入大型市场的契机,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以点破面,从可以接触到的地方做起,为后续计划攒下资本。

袜子厂属于必经之路。

他打算让这些人见识一下,什么叫来自21世纪的风潮。

杨志明做事喜欢谋而后动,他没有莽撞的去见袜子厂领导,而是决定先做市场调研。

在百货市场逛了一圈,杨志明拿出笔记本。

江县的袜子市场相对贫匮,来来回回都是大同小异的尼龙袜。

遗憾的是,随着工业技术发展,尼龙袜已经失去了引领潮流的资本,杨志明一路走来,发现大部分摊位都积攒着货品,很长时间都卖不出去。

杨志明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