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区区韩非,能抵六世余烈?

为什么礼贤下士,善待韩非,利大于弊?

原因其实很简单。

秦王嬴政和相国李斯将韩非看的太过重要了。

没错,韩非对秦国来说有些作用。

他才学和能力确实比相国李斯要高上那么一个层次。

如果他全心全意的效忠秦国,也确确实实能够为强秦锦上添花。

但也仅仅是如此而已了。

这是韩非对此时秦国的作用。

可此时的秦国是何等国家?

这是商鞅变法后五十余年后的强秦。

这是积累了六世余烈的强国。

这是个早已经将严苛法制贯彻到国民方方面面的法之大国!

在这样的秦国,法家齐大成者的韩非才能够施展一番拳脚。

他的那些才华才能得以施展,他每颁布一个法令,才能立刻在举国上下有效实施。

变法、改革!

岂是轻轻松松就可以做到的?

这两个词所意味着的往往就是矛盾、冲突、牺牲乃至战争。

秦国变法为何成功?

从一个孱弱的西陲蛮夷弱国,一跃成为虎狼之秦?

因素太多了。

首先它是自上而下的变法!

这很重要。

昔日要变法的乃是国君、王上,秦穆公。

国君想要变法,商鞅的才华才能够得到发挥!

其次,秦国变法之心强烈!

当年秦国王室众志成城,几乎都拥护变法,秦穆公的弟弟甚至愿意为此被商鞅砍了鼻子。

最后就是要有面对反噬的能力。

变法的阻力实在太强了。

要得罪的人太多太多,而且几乎都是有权有势的贵族....

那阻力强到秦穆公身为秦王,都不敢站在人前。

多到秦穆公身为秦王,都宁愿秦人只知道商君而不知道国君。

最后商鞅的结局也足以说明很多问题。

所以,问题来了。

就目前来说,秦国已经有了李斯,韩非对秦国来说并非那么不可或缺。

况且两人之间,几乎是一山不容二虎的关系。

选择韩非,基本等于放弃了李斯。

而韩非到其余任何一个国家,短时间内都绝对无法施展成功其抱负和才华。

甚至....若是有些实力、魄力不足的人支持韩非在本国变法。

还会变相的使本国陷入更严重的内忧之中。

而关东六国的国君,几乎都是这样的人。

所以秦国礼贤下士,善待韩非,绝对是利大于弊的事情。

....

“父王,请问您认为韩非留下来全力助我秦国的可能性有多大?”

寂静无声的潜龙大殿中,嬴子枫恭声问道。

“现在不足三成,灭韩后不足半成,灭六国之后,能有成把握。”

嬴政轻敲了两下腰间的天问剑柄后沉声道。

他言语之间王者霸气四溢。

似乎灭六国对他来说只是弹指之间,早已注定好了的事情。

李斯闻言只是注视着那一池清水,沉默不言。

心中却是赞同嬴政的话。

强秦灭六国是迟早的事情。

而以韩非的心性,天下一统,他大概率还是愿意效力的。

“那么儿臣再请问父王,若是韩非有朝一日真的在我秦国的朝堂之上效力了,以他的能力,取代李相国是不是迟早的事情?”

嬴子枫神色幽幽看了一眼正毕恭毕敬的站立在清水下沉默的李斯。

李斯闻言顿时心跳到了嗓子眼,有一种被人看穿了的感觉。

他下意识的将目光投向嬴政。

嬴政却是神色如常,十分平静的说道:“若是功劳足够,自当可以!”

他丝毫没有避讳的说出了自己心中最真实的想法。

在他的心中没有所谓的人情,偏私。

在大秦公事上,他陟罚臧否的唯一标准就是功劳...对于秦国的功劳。

不过嬴政知道嬴子枫此言究竟是什么意思。

一山不容二虎。

他的意思是李斯,可能会容不下韩非。

这确实不失为一个可能。

但这个可能,还不足以让他认可,礼待韩非,利大于弊!

若有更加锋利的剑,他为何不可用之、收之?

他还需要,一个更合理的解释。

李斯此刻微微抬起头,看了一眼高台之上的那个王。

那个王的神色是那么的平静。

像是波澜不惊的湖面,你再如何观望,也只能看清你自己。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