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没安好心

明崇祯江阴县志上书:“不独为礼让之邑,实称忠献之邦,长江底柱,允足表峙东南也。”

当年江阴百姓抵抗了清军八十一天,城破后,城内的百姓无一幸存,就是城外的乡下百姓也被屠杀了七万余人。所以仇恨的种子早就在江阴百姓的心中种下,不管是贩夫走卒,还是行商农夫,只要是江阴人无不痛恨满清,当听到明军收复江宁的消息后,民间的反清志士立刻行动起来,联络和发动百姓,最终当明军和清军在江阴城西五十里处发生大战的时候,江阴百姓赶到,帮助明军最终消灭了清军。

而此一战,江阴百姓只要是能上阵杀敌的,十有八九都赶去战场,帮助明军围歼清军,万余清军无一人漏网,包括吴淞总兵赵雨海,也成了阶下之囚。

接着,常熟、太仓等县也是群起响应,开始攻击守城的清军,最后这几地的官员在无奈之下,只好打开城门,宣布归顺大明,“改旗易帜”,换上了大明的“金龙旗”。

当毛八重率军抵达吴淞口的时候,除了三千多明军外,还跟随了三万多百姓,都是精壮的汉子,要求参加明军的。因为毛八重没有得到就地扩编的命令,所以他不敢随意接受这些百姓入伍,但也没禁止他们跟随,反正在攻打吴淞和崇明岛的时候,人多实力大,吓也吓怕守城的清军。

吴淞口的清军在损失一万清军后,还有一万余人,虽然主官总兵被俘了,但是崇明岛的总兵赵雨宝从崇明岛来到吴淞,以总兵的身份,暂时统领吴淞口和崇明岛两地的清军。

赵雨宝和赵雨海是堂兄弟,二人都是辽东人,祖父曾经是毛文龙麾下的把总,后来跟随孔有德投降皇太极,编入汉军旗,直到他们哥俩这一代,因镇压“民乱”有功,升任吴淞和崇明总兵。

吴淞口筑有坚城,虽然规模不大,但是为了防御外海的入侵,吴淞城修的是城高沟深,不但驻有重兵,而且还有五十余门各式大炮,其中二十门是“红夷大炮”,这在清军中是极其罕见的。

原因无他,就是因为吴淞口地里位置太重要,扼守长江出海口,如果有外海的敌军入侵的话,可以经过这里逆流而上,指直犯江宁,所以清廷历来很重视这里的防御。

毛八重抵达吴淞口后,并没有贸然攻城,而是先派出使者,带着郎廷佐的亲笔信,前去劝降。但等了小半天,才等回了使者。

使者回来后,马上禀报了赵雨宝的答复。赵雨宝并没有写信,而是直接让使者带话回来,意思是头像归顺可以,但是必须答应两个条件。

一个是释放他的堂弟赵雨海,另一个是请大明朝廷允许他们兄弟二人仍然留任吴淞口和崇明岛总兵之职。

除了这两个条件,赵雨宝还暗示,如果不答应,他将死战到底。

毛八重知道吴淞是一座坚城,想要攻克,以自己的兵力恐怕难以做到,即使再来两万援兵,也非月余才能攻下吴淞,而且崇明岛离岸数里,驻有清军的小型船队,自己也没有水军,如何攻打崇明岛?

于是毛八重修书一封,让人骑快马回南京报信,请求朝廷决策示下,并提出如要强攻,请求发兵援助。

两日以后,南京的命令送到,永历皇帝同意赵雨宝的请求,但是鉴于吴淞口和崇明岛的重要,原驻军必须调走一半,再留下毛八重的明军和降兵混编到一起。毛八重暂时留下,密切观察赵雨宝和赵雨海兄弟,看他们是否真心的归顺大明,如果存有异心,可先斩后奏。

毛八重得到圣旨以后,马上派出使者,向赵雨宝表明大明朝廷已经答应他的条件,要他马上出城投降。

就这样,赵雨宝在城上看到毛八重当即释放赵雨海后,马上下令开门投降,将明军迎进吴淞城。接着,在赵雨宝的带领下,毛八重又到崇明岛接受了当地的清军投降,一天以后常州知府也“改旗易帜”,宣布归顺大明,至此长江下游南岸,清廷势力全部被清除。

南京城永历的皇宫,原两江总督府内,永历正与靳统武、方以智等人商议朝政,郎廷佐竟然破天荒地也参加了,当然他现在还没有官职,所以永历首先要赐封他一个官位,以正其名。

“郎爱卿——”永历故意拉长了声音,以示自己的看重之意。

郎廷佐从班列末尾走了出来,上前一步参拜道:“罪臣在!”

“呵呵,都是一家人了,何必还说‘罪’?来,郎廷佐听封!”永历笑道。

“啊!”郎廷佐显得很惊讶,连忙跪倒,恳切地说道:“臣惶恐!”

永历也不管他,径自说道:“郎廷佐虽为降臣,但有心报效大明,何况也是大明汉人,特赐文华阁大学士,暂兼两江总督,于内阁襄助!”

众人听完,不但是郎廷佐惊讶万分,就是靳统武等人也是暗中吃惊不小。这“文华阁大学士”还要兼任“两江总督”,不但是内阁成员,而且还是地方实力派。拥有如此权柄的大臣,可谓是大明朝廷大臣中的“第一人”,即使是黄宗羲他们都没有如此显赫的权威。

郎廷佐面色通红,额头满是汗水,跪在地上,连连叩头,声音好像还有颤音,就听他说道:“陛下,臣,臣不敢居此高位,请陛下——”

永历摆摆手,说道:“郎爱卿治世能臣也,何必自谦,再说当前江南纷乱,并未全部平定,还请爱卿为国家贡献才能才是!”

郎廷佐一听,知道皇帝的心意已决,更知道皇帝这是把自己架到架子上烤,给自己如此高位,当然就是想绝了自己回归清廷的心思,一心一意为大明朝廷尽忠。

想到这里,郎廷佐叩谢道:“承蒙陛下如此看重,臣愿为陛下鞠躬尽瘁,谢主隆恩——”

封了郎廷佐的官位,永历接着又与众臣商议了几件急事。江北扬州传回消息,扬州知府竟然拒绝了大明的劝降信,叫嚣着要在扬州与明军决一死战,连日来紧急从城内抓丁扩充军队,摆出一副死守的样子。

非但如此,安徽巡抚王可真更是杀害了永历派去的使者,将使者的脑袋和自己的奏折一起送往北京邀功,而后亲率安徽三万绿营由安庆渡江,正顺流而下,兵锋快要抵达池州。

江北扬州必须拿下,安徽的王可真也必须被消灭,否则南京便会被东西夹击。永历算了一下手里的兵力,现在明军“第一军图”经过扩编,兵力已达五万余人,而且仍然在招兵买马之中。但是这五万人不但要守住漫长的长江南岸,而且还要分兵掠地,那么兵力就捉襟见肘了。

还有洪承畴在浙江已经复占杭州,正率五万清军向北,准备进入江苏,是此时大明遭遇的最大威胁。

“西边三万,南边五万,我们一共才五万,还要渡江攻取扬州,诸位爱卿,有什么良策吗?”永历问道。

这时候方以智说道:“陛下,您忘记大明‘第二军团’了吧?他们可就在浙江,虽然咱们不知道现今他们的兵力,但是以黑山和方孝玉二位的能力,既然能影响整个浙江,估计实力肯定也错不了!”

永历听后,连连点头,心说自己怎么把“第二军团”忘记了,他们退出杭州后,据说退守浙西衢州一带,自己派出的使者也应该能够联系上了,还有李嗣兴也占据了湖州,如此说来,明军的兵力并不比清军少太多,如果战术运用得当,完全可以战胜三面的劲敌。

于是永历又听了靳统武和马云等人的想法后,决定兵分三路,一路由钱三海率领一万明军,南下增援李嗣兴,与“第二军团”取得联系后,共同对抗北上的洪承畴;第二路,以马云为主将,率领两万人马北渡长江,进攻扬州,要求务必在五日内拿下扬州,因为南下的清军据说已经抵达徐州,不日即将到达扬州。

至于第三路,永历提出由自己亲征,靳统武为副帅,率军两万增援池州,留方以智、郎廷佐等人防守南京,并处理各地上奏的政务。

这样南京只剩下三四千明军,城内兵力空虚,但是经过侦查,长江对岸并没有清军活动,所以南京并不需要重兵把守。

定下决议后,永历正要宣布散朝,各自准备出征之事,这时一直没言语的郎廷佐说话了。

郎廷佐出班说道:“启禀陛下,微臣有本上奏!”

永历笑了一下,心说刚封完官职,就开始履行职责了,郎廷佐这人不错嘛。于是点下头,说道:“郎爱卿请说。”

“陛下,南京外城残破,需要尽快修补,以巩固城防,而且陛下回銮南京后,住在这狭小局促的临时皇宫内,难以显示我大明国威,所以臣奏请陛下,希望征调南京百姓,修城墙,同时将皇宫西边的原满洲都统衙门拆掉,重新扩建皇宫,恢复大明以前皇宫的规模。”郎廷佐说道。

永历听后,看了看郎廷佐,心道:修复城墙,倒还是有些作用,可现在扩建皇宫有什么作用啊?难道是想让朕享福吗?

“各位爱卿,以为如何啊?”永历问向其他人。

靳统武率先答道:“好啊,我听说以前的南京皇宫大内占地五千余亩,有房屋几千间,现在的皇宫连过去的一半都不到,当然得重修了,臣觉得应该马上扩建皇宫!”

马云也插话道:“南京外城破损多处,防御降低,确实需要马上修复,臣以为应该先修城墙!”

听到这两位的意见,永历觉得郎廷佐的想法还是有道理的,起码南京的城墙应该首先修复,至于皇宫等以后战乱平息再说吧。

“陛下,臣有话想说!”这时,干纹躬身说道。

永历点点头,说道:“干爱卿请讲。”

干纹说道:“陛下,各位臣工,现在不管是修复城墙也好,还是扩建皇宫也罢,都需要向百姓摊派徭役和税赋,可是南京刚刚收复,国库空虚,百废待兴,此时要是加税征丁的话,肯定是要被百姓所恨,会失掉——”说到这里,干纹不说了,而是偷偷看了一眼郎廷佐。

永历听后,忽然大悟,确实如干纹所说,有道是“得民心者得天下”,自己刚刚收复南京,就要奴役南京的百姓,肯定是要失去民心的。

再看看郎廷佐,已经沉默了,也不出言反驳。永历刹那间明白了,原来郎廷佐不安好心啊,他提议扩建皇宫和修复城墙,那项都是巨大的工程,都需要庞大的人力物力,而以现在的情况,如果进行这些工程的话,很有可能会拖垮大明的。

想好了这些,永历最后决定道:“明日一早各路人马即刻出兵,至于城墙和皇宫之事,容后再议!”

“哼,这老小子看来没有真心归顺啊,不然也不会出这么个馊主意,看来以后得多注意他才是!”永历看了看郎廷佐,而后如此想到。

(月票啊,月票,他是什么东西?感谢各位的打赏,十年磨一剑,vitas01977。

请各位读者朋友有时间去点击一下签到,有什么想法写在书评区,去调查区投票,订阅我的微杂志,谢谢!)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