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章:战起徐州(中)

将放大镜丢到办公桌上,李长官面色阴沉地问道:“燕谋,日军到什么地方了?”

第五战区参谋长徐祖贻当即说道:“第10师团已经到了济宁一线,而第五师团则是到了临沂外围了!”

“说说具体情况!”

“嗯!进攻济宁地区的日军是第10师团第8旅团,指挥官为长濑武平少将,其率步兵4个半大队,野炮兵两个大队,于2月17日与原在济宁附近的第39联队一起向孙桐萱的第3集团军进攻。孙桐萱所部虽然也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是终因损失太大,不得不撤出战斗,眼下日军越过了大运河而占领了嘉祥,并在其周围进行扫荡,主力则控制在济宁地区。”

接着徐祖贻继续说道:“向临沂地区进犯的敌军,是由第5师团第21联队长片野定见大佐指挥的步兵一个半大队,外加炮兵一个中队。这部敌军于2月21日从潍县乘汽车,经安丘、景芝、相州、诸城、汪湖,当日到达莒县东北的招贤镇,22日开始攻击莒县。”

“庞炳勋的第3军团一部与日军激战一天半之后撤出,23日中午莒县被敌21联队占领。当日,板垣的第5师团继续向临沂地区增兵,派其第21旅团长坂本顺少将率第11联队、第21联队、第42联队的各一个大队,野炮兵第5联队的两个大队、山炮兵1个中队至莒县。”

“眼下,坂本旅团从莒县南进,正向临沂东北的汤头镇金发,并作攻击临沂的准备。”

李长官眼睛盯着地图说道:“临沂是鲁南的重镇,又是军事要地,如日军占领该地,向南则威胁着陇海铁路东段与连云港,向西则威胁着徐州,庞炳勋部的压力很大啊。”

“谁说不是,第三兵团虽然名义上是一个兵团,但实际上只有第40军的一个师外加一个补充团而已,总兵力不过万余人,如何能挡得住日军上万部队!”

“是啊,临沂不容有失,最起码现在不能丢!”

说到这里,李长官突然问道:“我前天不是让你给武汉方面说明情况,并向军委会求援,那边怎么说?”

徐参谋长当即说道:“反应是有,但是...”

“但是什么,直接说!”

“但是情况并不如人意,蒋委员长直接给前线的庞炳勋部发报称,要他们引诱敌军于适当地点,聚歼之,临沂城绝对不能弃守”。

接着徐参谋长继续说道:“蒋委员长同时令战区司令部调张荩忱的第59军前往增援临沂,还让我亲自前往临沂指导作战。”

“就这吗,难道没有其他援兵了?”

“有是有,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我们未必能等得到!”

“什么意思?”

“也没什么,只是武汉方面给我们的这支援兵不但距离徐州战场比较远,且对方未必会听从武汉方面的命令,所以大概率是指望不上了!”

“哦,到底是那支部队?”李长官好奇地问道。

“第88军!”

“第88军,咱们国军还有这么一支部队?”

“就是马铮的铁血团,不久前刚刚被扩编为第88军!”

“是他们?”

“嗯!”

“据我所知,马铮所部应该是在绥远地区同日军作战,且刚刚经历过惨烈的战斗,根本不可能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恢复战斗力。且绥远距离鲁南足足两千多里,除非是他们长了翅膀吧,不然确实指望不上了!”

“那我们要不要给他们发一封电报,催促一下他们?”徐参谋长道。

李长官摇了摇头说道:“还是算了,隔着千山万水的,催不催都没啥用!”

“说的也是,那我们现在该咋办?”

“能怎么办,先调集一部分部队挡住日军南下的道路,为战区司令部调集部队争取时间!”

“刚刚有一支川军抵达了战区,要不要将他们调往前线?”

“你说的是邓锡侯的第22集团军?”

“对,川军战斗力虽然不咋样,但是在战场上也算是敢打敢拼,他们一个集团军最不济也能挡住小鬼子一两个星期,足够我们调兵遣将的了。”徐参谋长道。

“你说的有道理,那就给第22集团军发报,让他们立即开拔,前往济宁以及藤县一带驻防,阻挡日军第十师团南下!”

“是!”

........

待徐参谋长转身离开之后,李长官陷入了沉思。

眼下的局势对于中国而言,可以用危如累卵来形容,军事上的失败直接导致了国民政府在政治上也陷入了全面被动。

开战之初,南京方面就一直寄望于国联的调停,甚至于为此还一度将上海方面的战事强撑到11月13日之后才撤退。

但是结果却让南京方面沮丧,国联以及九国公约对于日本丝毫没有约束作用。

甚至于,由于日本对国联的调解活动心怀不满,以政府之名义发表了拒绝国联调解中、日战争的声明。

随后,日军在占领南京之后,军事上暂时处于优势。

于是在12月22日,日本政府通过德国驻日大使戴克生,请德国政府居间调停中日之战事。

提出中国应放弃容共和反抗日满之政策,对日满两国之防共政策予以协助;在必要地区设置非武装地带,并在该地带内各个地方设置特殊机构;日、满、华三国签订密切之经济协定;中国应对帝国进行赔款等等。

这些条件看似在缓和局势,但实际上是在炮制第二个满洲国。

除了上述以外,日本还附带以口头说明的形式,提出诸多具体条款,如:中国正式承认满洲国;中国放弃排日和反“满”政策等等......

同时,日本方面还提出,在华北、绥察地区及华中的一定地区,为了起保证作用,应在必要期间内进驻日本军队;在日中间签订以上有关各项协定后,开始签订停战协定等等。

实际,日本在提出以上这些屈辱性条件之同时,已在其占领的华北拼凑成立了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并酝酿在华中成立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以推行其既定之侵略政策。

日本将其最后和谈条件经过德国驻日大使戴克生转致德国政府,德国于12月23日将该内容电达武汉的驻华大使陶德曼,并限定中国1938年1月15日以前回复。

在德国大使将日方条件转达中国后不久,在华的德国军事顾问团长福肯豪森将军根据其政府之意图,在参加中国军事会议时,以当时军事形势对中国不利等情况建议接受日本的条件。

但对日本历来所实行的“渐进”侵略手段,中国民众和政府早已洞悉其奸,因而武汉方面最后断然予以拒绝,决心抗战到底,直到消灭日本侵略者为止。

由于这一政治阴谋未能得逞,日本的近卫文麿政府为了继续扩大侵略和支持伪政权,随之于1938年1月16日,发表了“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之狂妄声明。

日本内阁首相在这份声明中声称:“帝国政府今后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而期望真能与帝国合作的中国新政权的建立与发展。”

这全然不把国民政府放在眼里,彻底的激怒了武汉的那位。

而日本方面唯恐份量不足,又于26日再次蛮不讲理地向全世界声明:一、不论在任何情况下,日本均不与国民政府交涉;二、日本为阻止外国军事援华,仍可对华宣战;三、日本对华之新政权,居于监护人之地位;四、绝对不容许第三者出面调停。

日本人连续两次蛮横的声明,这是完完全全将武汉方面当成了空气,也彻底的让那位失去了和谈的想法,抗日的决心更加的坚定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徐州会战就更显得责任重大了。

可以说,眼下的徐州等于是蒋委员长搭了个台,但唱主角的却是他李德邻。

唱好了那自然是流芳千古,要是唱不好打了败仗,那可是要遗臭万年了。

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挡不住日军南下,武汉一战更加没有把握,中国的处境将更加的为难。

担子他是担起来了,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李某人指挥水平再高,没有强大的部队,也没办法抵挡得住如狼似虎的小鬼子啊!

想到这里,李长官不由得有些痴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