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薤露

程咬金和尉迟恭跟着众人一起躬身而拜,心里则在暗暗感慨。

曾几何时,齐王李佑的名头让大唐文武百官都头疼不已,就连先帝都不止一次骂过他“不肖”。

然而现在连他都学会抖心机提振士气,这让两位老将军不由得生出一种自己老了,有些跟不上时代的感觉。

......

李佑并不知道程咬金和尉迟恭心里的想法,或许即便知道了也不会放在心上。

说到底他还是那个无法无天的莽撞人,只是和从前比起来,现在的他要更“聪明”一些而已。

和众人客套几句之后,辽王殿下便将话题从“王师伤亡”这件事情上引开,转而对杨师道说道:“本王入城时听说杨阁老此番前来,乃是替陛下犒劳前方将士。”

“如今大军皆已回转,此时也该操办了吧?”

杨师道点了点头,将战报交给身边的记室保管,起身朝长安方向拱了拱手,郑重道:“天子仁德,怜悯前方将士浴血奋战,特遣本官携美酒佳肴犒赏大军。”

“诸位将军回去好生安排,明日一早,城下点兵,共贺大胜!”

尽管皇帝劳军的消息众人早就已经知晓,可是真当杨师道宣布这个消息的时候,大家心里还是激动不已,轰然应诺。

杨师道微微颔首,让众人退下,只将李佑和程咬金等寥寥几人留下说话。

......

一夜无眠,第二天清晨,庭州城外的原野上,唐军集结于此,按照各自的统属,排成一个又一个方阵。

人如虎,马如龙,端的是一拍赳赳之风。

这里面许多人都伤势未愈,抬眼看去,随便就能看到一些吊着胳膊缠着腿的身影。

可是即便如此,他们的身形依旧站得笔直,眼中燃烧着熊熊战意。

程咬金穿着甲胄,肩披大氅的身影登上庭州城头,杨师道站在他左手边,与他并肩而立,尉迟恭的身位则要比二人稍稍退后半步。

至于其他人,此时都老老实实待在城下,和大军一起接受这三位的检阅。

老将军一双牛眼从军阵中扫过,眸光微微一沉。

此时唐军的军阵和初来庭州的时候比起来要小了很多,那些空出来的位置,他们的主人,已经永远长眠在了这片边疆之地,化作忠魂,守护大唐的国土。

虽然已经不知多少次看见这样的场景,可是程咬金心中却还是有着难以言说的哀伤。

调整一番之后,卢国公老大人移步来到城墙边,目光灼灼地看着城下大军,开始训话:“二三子,今日大军齐聚于此,非为杀敌,而是庆贺,庆我大唐前所未有之大胜!”

“万岁!万岁!万岁!”数万唐军将士齐声欢呼,声浪直冲云霄。

“去岁年末,西突厥小儿肆叶护狂妄自大,欲以四十万大军犯我天朝,更狂言旬月攻破长安。”

“幸赖将士用命,浴血奋战,如今,西突厥四十万大军,被我王师阵斩十七万,俘虏两万余!西突厥各部死伤过半!”

“万胜!万胜!万胜!”

山呼海啸般的吼声直达九重天,震得大地都在颤抖。

......

等众人发泄的差不多了,程咬金抬起右手往下一压,刚才还激动得面色涨红的大军将士瞬间安静下来。

仅凭这份令行禁止,唐军就不愧当世一流之名。

程咬金缓了口气,朝长安的方向拱了拱手,郑重道:“陛下知我等辛劳,特遣钦差劳军,请旨!”

说完便退步走到尉迟恭身边站定,将位置让给了杨师道。

杨师道转身从内侍捧着的木匣里取出圣旨,一脸肃穆地走上前,双手捧着圣旨举过头顶:“陛下有旨!”

看着被杨师道举在手里的圣旨,城下肃立的将士同时抬起右手,在胸前狠狠一击。

原本接圣旨的时候,就算不下跪,至少也得躬身而拜以示敬意,现在这样,是只有出征在外,又有大功在身的将士才有的待遇。

杨师道收回手,缓缓展开圣旨,抑扬顿挫的念了起来。

这道圣旨,是李承乾自己写的,并没有经过中书省的润色。

圣旨中用的都是一些寻常百姓都能听懂的话,放在其他人身上,肯定要被人批“不成体统”,可是对于这些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将士们来说,这样的圣旨,才是最能够引起他们共鸣的。

听着皇帝圣旨里殷殷关切的话语,感受着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真情,所有人都忍不住热泪盈眶,纷纷赞颂起“陛下圣德”。

......

杨师道将圣旨念完,重新交给内侍收好,一挥手,跟随钦差队伍一起来到庭州的金吾卫们就将早已准备好的御酒和各种美味佳肴流水价搬了上来。

与此同时,庭州的百姓也都赶到现场,将自家的吃食拿出来供将士们享用。

程咬金适时上前,下达了大军解散的命令。

一阵欢呼之后,大军将士纷纷向着自己看中的美食冲了上去。

在这种欢庆的时刻,就连杨师道和程咬金等人也都放下架子,加入了狂欢的人群中。

......

庭州城的欢庆一直持续了好几天才终于散去,杨师道一行也到了要返回长安的时候了。

随同他们一起出发的还有此番大战中阵亡的将士骨骸。

原本按照战争的规则,胜利一方在打扫战场的时候,一般会将双方的尸骨都收拢起来,就地掩埋,以免出现疫病,祸乱一方。

只不过这一次却是不同,皇帝特别关照,一定要把将士们带回长安。

皇帝要做什么,现在还没人知道,不过皇帝既然下了命令,做臣子的就只有老老实实干活的份。

因为正值盛夏,想要将这些人尸身完整带回长安是肯定不行的。

众人一番商议之后,最终决定采用火葬,将有功将士的遗体火化,将骨灰交给杨师道带回长安。

......

元新六年夏七月戊子(二十五)。

“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低沉的挽歌声中,载着唐军将士骨灰的马车缓缓驶出庭州东门,向着玉门关的方向走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