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CAD和局域网

“see的e/lm4023音源芯片如何?”e/lm4023是美国see公司在1980年推出的16位通用型声音处理器,早先用于街机。1981年,ibm公司把e/lm4023作为pc上的标准音源芯片。

e/lm4023的特点是性能较高,价格低廉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八十年代rb很多著名的音响公司,比如索尼双卡录音机都把e/lm4023做标准芯片。

李逸轩也难得另起炉灶了,直接选用了它。至于最后的喇叭,那还用说吗,既然都选用了e/lm4023,喇叭也选用通用型的咯,用两个小号的录音机喇叭再设计一个外观就行了。

讲真,e/lm4023和小型卡带录音机喇叭,在李逸轩这个穿越者看来都是垃圾货色,哪怕是后世地摊上卖的廉价山寨音响都强了百倍不止。

但是没有办法,李逸轩没有更好的选择,稍微能听得过去的音响,价格都贵的要死。

从这些小细节上就能看出,在个人计算机的蛮荒时代,制约个人计算机厂商的硬件条件实在太多,厂商在设计电脑时,需要不停的做取舍,以便做到各方面的平衡。

这时候的个人计算机还没有cad辅助设计的玩意,芯片的设计开发还需要人力来完成。

虞有澄把他的学生分成两个项目组,一个组跟着他开发cpu;一个就跟着李逸轩开发gpu;至于芯片组只有等到cpu定型后才能进行。

orangesi计算机面世后,他曾做过cad软件开发尝试,但是发现这困难不是一般的大,表面看他是一款普通的软件,但它涉及到的东西相当繁杂。

电路运算需要专门的电路,通用处理器中固化的相关指令稀少,运算速度达不到要求;没有专门为电路运算开发的设计程序……

这都没什么,慢慢磨,也能磨出来。可关键是没有相关的底层数据!

计算机本身是个死物,它是没有思维的。人类给它一个电信号,它就按照内部线路运算以后,还以一个电信号。没有各种电路实测数据,你就是画了一个电路出来,它也不过是一堆点和线构成的几何图形,没有任何意义。只有丰富的电路实测数据作为参照对比,经过各种电**算程序运算以后,才是一个完整的cad功能程序。

受限于这个时代的计算机技术,要进行三维空间的超大规模数据运算,只能动用超级计算机,成本极其高昂。

到目前为止,除国防科研等国家财力支撑的项目外,也只有石油、化工、飞机、汽车等大型公司、财团才用得起。在个人计算机设计中还从未有过先例,就连蓝色巨人都还未进行这方面的尝试。

cad设计有多方便,李逸轩如果不知道也就罢了,用过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用鼠标将相关的线路、元件一结合,计算机自动进行运算,告诉他电路设计是否错误,并点出错在何处,当场就可以作出修改。一个超大规模芯片设计,也用不了两三个月。

李逸轩还到另一时空想购买cad的底层数据,可惜的是这些公司都不卖。

别人不卖李逸轩还是有办法的,在网上下载几套市面上最受欢迎的cad软件,然后再一一破解,把底层数据调出来。

另一个时空处理器毕竟搞了那么多年,各种功能电路在不同专业领域的运用,已经非常娴熟。哪种电路效果最佳,哪种电路运用面最广,各种电路集成后的相互干扰、排除……等等,不同的cad软件公司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密。

即便没有另一个时空科技支持,cad的底层数据也渐渐的丰富和完善了起来。

不过,现在的他面临一个技术瓶颈技术问题,那就是这些底层数据量太大了,以现有的计算机硬盘根本就装不下,而且cpu也运行不了。

也就是说,李逸轩必须有所取舍才行。

李逸轩仔细分析了那几款cad软件,发现了一个规律。那就是这些cad软件都是客户安装包,客户下载安装之后与cad公司的网上服务器相连,再有cad公司提供数据服务,是这么一个操作模式。

换做这个时空是显然不行的,现在局域网都没普及呢,那来的互联网。

李逸轩经过仔细思考,消化了cad的根本核心,再根据这个时代的硬件技术水平,重生制定了一个cad软件设计方案,它先把破解出的cad底层数据按照高低进行分级,从1到10分成了10个等级;每一级又分成10个小的等级。

对于一台正在研发的16位计算机来说,最低等级的数据是完全够用了。

即便是这样,客户要把这些数据全部装进去,都需要10台以上大型的raid磁盘列阵,都能赶上一个微型的数据库中心了。

“虞教授用这个吧,光靠人力两年都别想设计出来,cpu和微米工艺制程,27万个晶体管,工作量太大了。”说完,李逸轩把他自己设计的cad软件装进了orangesi计算机,并用scsi数据线把电脑和raid连接了起来。

李逸轩演示一遍,让虞有澄试一试。

虞有澄试了半个小时,说道:“你这套软件不错,不过怎么是半自动的?很多东西都要靠人来来操作,效率提升不太高啊。”

“现有的8位计算机运算技术水平,运行不了全自动的cad软件。”李逸轩解释道。

“有没有打算向市场推出?”

“8位机我是不打算推出了,等我们的16位计算机上市后再推出去吧,这只是一款试用软件,是拿来做测试的。若要达到正是的商业化应用,这款cad除了把半自动变成全自动外,还有很多细节需要完善。比如说局域网的问题就要解决。你看这台计算机只能与raid单独相连,不能与其他计算机相连;如果不解决cad设计只能是空中楼阁。”

“这应该不难吧,美国早就已经有相关的同类设备交付市场使用,为什么不买来?”虞有澄问到。

“orangesi计算机没有相关的接口。”李逸轩回答到。

当初李逸轩在设计计算机时,跟苹果的appleii一样,根本就没有考虑联网的问题。

不考虑联网一是出于节约成本考虑;二是现在的局域网硬件设备太大,只能用在小型机以上的体积较大的计算机,个人计算机还无法整合进去。

第三,就是涉及到专利问题。

局域网概念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七十年代初开始在学校投入使用,随后少部分科研单位也开始尝试局域网。但不过受限于技术和价格成本的原因,只有大型企业、研究所和高校才有应用。

美国大规模局域网普及,是从80年才开始的。

为什么是80年?因为局域网专利就在80年到期。在美国除了医药类专利是20年之外,其他种类专利跟欧洲和后世共和国一样都是15年。

局域网概念是美国斯坦福的一名教授瓦尔什那在65年提出来的,同年他就注册了相关专利,并把该项专利授权给了ibm、国民半导体、dec、施乐、德州仪器等几家美国大型企业。

为了垄断局域网市场,这几家公司跟局域网的发明人瓦尔什那教授达成了一项排他性协议,就是几家公司每年向教授支付一笔可观的专利授权费,同时每年还拿出一笔很客观的资金支持他做研发;但有一个条件,那就是瓦尔什那教授不能再向其他企业进行专利授权,特别是美国境外的企业。

这笔专利费有多少?几家企业加起来,每年就高达100万美金。要知道这可是60年代的100万美金啊,那个时候的布雷森顿体系还没解体,是真正的黄金美元。

对于一名在高校教书的教授来说,这可是一笔巨款啊,很多人奋斗一生都不一定能赚这么多钱,更何况每年还有一笔可观的研究经费可那。

这种好事那会不答应,于是教授痛快的在合约上签了字。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