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大棚种菜

岁月穿梭如浮光掠影,一转眼距离那位杜家三郎君驾临清溪村已经过去数日了。

但清溪村上下却依然对这件事津津乐道。

杜氏和清溪村李氏虽然同在京兆杜陵县,物理上距离可以说是紧邻。

可是两者社会地位上的距离,却差得十万八千里。

以往便是杜氏的一个奴仆,对他们来说也是高高在上的。

而这次杜家的那位三郎君居然光临了他们清溪村,这简直可以说是光宗耀祖了。

尤其是九叔公,这几天整个人都好像变年轻了。

言必称:“那日杜氏三郎君在我家曾说……”

或者就是:“根发家的二郎不错,是我杜陵李氏的麒麟子。”

听的人也无不点头称是。

只有李保和李昌这两个混账例外,每次都会嗤之以鼻,“俺们只听说过赵郡李氏,陇西李氏,杜陵李氏是什么鬼?”

“滚!”

每次九叔公听到这话,都像是被戳到了痛处一样勃然大怒。

“好好去和二郎种大棚,一点出息都没有!”

“二郎”在清溪村已经算是李浩的专有称谓了。

在清溪村一说李二郎,谁都知道那就是根发家的李二郎,是不必加指向性前缀的。

这也是李二郎在清溪村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某种证明。

另一个证明,就是再没人和李张氏说二郎得疯病的事了。

反而都说:“根发婶子,你命好啊,大郎勤快又老实,二郎更是有出息,连杜氏那位三郎君都看得起啊。”

还有要给李二郎说媒的,不少村妇都挖空心思,要把自家的什么娘家侄女之类的不明生物塞给李二郎。

李张氏每次都是当面矜持,笑眯眯的道:“二郎年纪还小,现在说这事还早了些。”

但转回头就和大嫂李黄氏嘀咕,“那谁家的那小谁,就一个小黑丫头还想跟咱家二郎,切。

倒是那谁家的表侄女不错,屁股大,好生养!”

李黄氏则是心中暗暗冷笑,面上却总是附和的赔笑,“阿娘说的对,就不知道二郎自己看得上不。

俺倒觉得俺娘家表舅家的二闺女和二郎挺般配……”

婆媳二人就在饭桌上肆无忌惮的规划李二郎的幸福人生,丝毫不顾及李二郎本人就坐在旁边扒饭。

这也同时证明了,李二郎还tm只是李二郎而已……

而李二郎这个时候能做的也只有和大哥默默对视,然后默默扒饭。

吃完饭就继续忙于他的大棚种菜事业。

在很多穿越者前辈口中只是一张嘴一闭嘴,甚至搭几根稻草就能搞定的事。

等他真上手之后,便发现并不简单。

首先是搭棚的材料,没有塑料薄膜,也没有玻璃。

怎么才能兼具大棚的透光性和保暖性。

然后就是棚内温度和土壤温度等等。

好在这些都被他最终找到了解决办法。

比如材料,他首先想到了用轻纱刷桐油,之前那两盆样本就是这么搞成的。

但这个问题就是造价太高。

最后只能退而求其次,用麻,但麻布的透光性差,不过只要不将麻丝捻成线,直接用麻丝来织,再织的稀疏一些,织成蚊帐一样。

果然透光性就大大的增加了。

就是这样织成的麻布,不太结实,刷上桐油之后又有些发硬,不能硬折,拆卸十分麻烦。

不过这个问题,倒是李栓柱给他想到了办法,就是把麻布先固定在竹框上,形成一块一块的片。

装的时候一片一片的装上去,拆的时候一片一片的拆下来。

愣头愣脑的栓柱居然能想到这个主意,李浩真是刮目相看。

不亏是木匠的儿子。

然后是土壤温度,他想到的办法就是熏土加隔离层。

所谓熏土又叫土粪。

这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一个伟大发明和智慧,从宋元开始,一直到后世八九十年代农村依然在用。

制作也简单,就是将柴草堆起来,再覆盖泥土点燃。

烧完之后,再将这些熏土碾碎,用特制的筛子筛过。

这样就完成了。

这样的熏土不仅仅可以增加土壤温度,还有相当不错的增肥作用。

可以直接将稀释的农家肥,以及种子混合在一起,这样还可以节省一道播种的程序,而且更加均匀,更有利于种子发芽生根。

这个过程整整耗费了三天时间,才将两亩苗田搞定。

然后就是等待出苗了。

众人心中都有些忐忑。

这期间,杜楚客也果然派了几个农户过来学习。

同时还派了两个部曲,随时回去报告进度和消息。

甚至杜楚客还在自己的庄子里,也命人有样学样的弄了两亩苗田。

自己也算是亲自参与。

别说,弄完之后还真有点成就感。

但是……

“这样就能在冬日把菜种出来了?”

杜楚客有点不确定。

这样又过了三五日,苗田里却一点动静都没有。

杜楚客有些失望。

“听夫君说,那个李浩只是一个村童,八成就是胡闹罢了,夫君怎么还当真呢?”

妻子杜刘氏出身于弘农刘氏,虽然比不上五姓七宗,也是大姓出身。

这几日见丈夫不干正事,也不怎么读书,反而跑去种田,心里有些不痛快。

杜楚客却没有理会,来到苗田前看了看,还是不死心,忍不住对左右道:“扒开看看。”

身边有部曲从人,闻言倒也没二话,领命将土扒开一看,随即迟疑的道:“郎君,种子倒是发芽了,只是长势好像不怎么样!”

“哦,我看看。”

杜楚客闻言探身去看,杜刘氏也跟着走上前。

两人一看,果然能看见土壤里有白嫩的嫩芽。

但是却才露一丝尖尖角。

杜刘氏有些惊讶,“想不到这初冬时节,种子居然居然还真能发芽。

可这长势,夫君要想吃上新鲜的绿菜怕是要到明年春暖了。”

说着忍不住掩口轻笑。

杜楚客闻言没好气的看了她一眼,却又忍不住失望。

随即问道:“清溪村那边如何了?”

“这个,不知道。”

仆从支吾了一下。

见他皱眉,连忙解释道:“这两天派去的庄户都没人回来。”

“杜全呢,不是让他去盯着吗?”

“这……”

仆从正不晓得如何回答,外面便有家人匆匆进来禀报,“郎君,杜全回来了,说有事禀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