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6章东巴文字

法度明王后期心性大变,会不会就是因为灰袍客?

龙婆世还指着手上的经书,说道:你们找到的这本经书,就是法度明王写下的,那

新郎官的刺绣图,也是他画上去的。

“他为什么画这幅刺绣图?”

“那我们就不知道了。”龙婆世说:已经一千年了,谁还晓得这些细节!

“法度明王除了这本经书之外,还有写下过其他的经书吗?”我问。

“倒是没有。”龙婆世说:法度明王不像我们这些圣僧,总喜欢著书立说,试图让自

己的名声,源远流长,他是一个只活在当下的人,从不愿意为未来去着想什么!

呵!

要找灰袍客真面目的线索,就此夏然而止。

咱们目前掌握的信息,除了知道灰袍客是玄天宗人、他和东梵寺法度明王之间有过

节之外,其余的一概不知道。

圣僧这儿,得不到答案,只能自己去想办法了。

我带着兄弟们,正准备离开厢房的时候,忽然龙婆世难得精明了一回,他站起身,

朗声说道:对了!想起来了,有一本经书,叫《法度经》,是法度明王的徒弟吉利和

尚写的,里头有介绍法度明王的生平。

“哦?”

我连忙拉着龙婆世,说:走,带我们去找那本经书。

……

一行人离开了厢房,穿过了山门,去了离寺门不远的一间巨大阁楼。

阁楼的名字叫“俗经阁”,门上挂了铁锁,龙婆世去找了无名讳和尚开锁。

结果无名讳和尚竟然也没钥匙,说这俗经阁自打他刚入佛门就没开过,好多年了,

也不知道钥匙被丢哪儿去了。

靠!

这群和尚,办事没一个靠谱的啊。

石银忍不了了,带上了穿山手甲,揪住了锁,使劲一拉扯。

哐当!

锁被撕成了两半,门吱呀一声开了。

门外一尘不染,门里头,好厚的灰尘,走两步,像是走在雪地里似的,能留下一特

深的脚印。

龙婆世带着我们在俗经阁里找经书,还跟我们讲,说这俗经阁里的经书,都是东梵

寺的俗家弟子弄进来的,有些是他们买的,有些是他们自己写的。

这些俗家弟子呢,有些就根本没真正入佛门,只是当了一个记名和尚,有些是真正

入了佛门,但半路又还俗了。

撰写《法度经》的吉利和尚,就是后者,他伺奉法度明王很多年,法度明王圆寂之

后,他也就还俗了。

因为这些俗家弟子对佛法没个什么深入的钻研,所以他们弄来的经文,品质比较恶

劣,东梵寺为了顾念这些俗家弟子的情分,才开了一间阁楼,专门存放他们的经

书,但是没什么人来参观。

于是俗经阁就成了摆设,许多年也开不了一次门。

龙婆世和无名讳和尚,对着“经书入库清单”,在灰尘没过脚踝的阁楼里,走了很

久,也找了很久,才把《法度经》找出来了。

“小世尊,你瞧瞧。”

我接过经书,发现这是泰文写的经书,我哪儿看得懂?

“大师,写了什么,帮忙翻译翻译!”

“翻译不了,这些字,我们也不懂。”龙婆世和无名讳和尚,又一脸羞红。

我靠!

你们不是泰国和尚吗?竟然看不懂泰文?

龙婆世却说:小世尊,你有所不知,一千年前的泰国文字,和如今的泰文,区别非

常大,语法规则也不一样,而且,救我刚才翻了两页来看,吉利和尚攥写法度经的

时候,又运用了大量的东巴象形文字,曾经有一位懂古泰文的东梵寺高僧,花了很

长的时间,才翻译了第一篇扉页,知道这本经书是介绍法度明王生平经历,但后面

的东巴文太复杂了,无从翻译。

“法度明王以前在华夏西南修过一段时间的密佛,懂许多东巴经文,他也教了吉利

和尚不少,可这年月,懂东巴文字的人,哪怕在华夏西南,也不超过百人了,他们

又都不在东梵寺里,这本《法度经》啊,确实如圣僧所说,不可翻译!”无名讳和尚

也附和着说。

不说别的,光听他们讲起什么“古泰文”、“东巴文字”,我脑子都炸了,真是什么偏

门来什么啊!

我以前也听说过东巴文字,是西南纳西族的一种文字,以图形表意,极其难懂,听

说在纳西族里,凡是懂这文字的,都叫东巴大祭司――光是看懂都能当大祭司,这文

字得多难懂!

偏偏吉利和尚,写个经书写得花里胡哨的,能不能接点地气,用正常人看得懂的字写?

哎,法度经在手,肉都送到了嘴边,就是不知道怎么吃――无从下嘴。

这可真是天亡东梵寺!

就在众人的斗志,被一本“东巴文字、古泰文”混合写成的经书,把斗志几乎打垮的

时候,一阵淡淡的话语,传入我们的耳朵。

话语很短,只有四个字,听了却比梵音还要振奋人心――“我来翻译”。

我们众人扭头一看,说话的是段广义。

段广义神情慵懒,表情似乎毫无压力,他伸手找龙婆世讨要经书。

龙婆世问:你懂东巴文?

“象雄文字、东巴文字、古泰文、古梵语、巫文、道符、佛门仪式壁画,我都很有

涉猎,不敢说特别精通,但翻译出来的,意思上不会错。”段广义双手抱胸,眼里

不藏一丝疑问。

呵!

自信的男人就是帅。

“你惠丰高僧口头翻译就行了,我们找人记录!”

“用不着那么麻烦,以指代笔,在这地上灰尘里,写出翻译后的经文就行。”

段广义拿过了经书,打开了第一页,看了几眼后,手指在厚厚的灰尘里,书写了起来。

在灰尘上写字,难度很大,力度不好控制,但段广义写得得心应手,字如其人,堪

称秀美。

我们一伙人都惊呆了。

我问风影:风叔,段叔也懂得太多了吧?刚才说的那么多语种,他竟然都有涉猎?

“呵,不是跟你说了吗?段广义三生三世,第一世是清朝文状元,懂什么叫文状元

吗?”风影鄙夷了我一眼。

古代科举,三年一次,全国学子一起考,其中还有那些考学考了几十年的复读生,

还有各种因为家里有关系,买通考官徇私舞弊的考生。

人蛇混杂之下,三年只出一个状元。

当上文状元,比登天都难。

所以古代的文状元,比起现在省市的高考状元,不要厉害太多,各个都是最强大脑。

除此之外,古代考学,字很重要,字写不出大家风采的,基本就和状元无缘了。

所以,段叔人帅、字好、学问是真的深,脑子里极其有能量,涉猎许多艰深的学

问、语言,效率比常人强上百倍。

他蹲在地上,不停的写着字翻译经文,没过两三个小时,整篇经文翻译完成。

看了这经文,我们才算知道,为什么当年吉利和尚,要用一种根本没人看得懂的经

文,来记录他师父。

这篇经文里,藏着法度明王的一件秘辛。

ps:今天早点更新了哈。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