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股权合同

次日,十点钟,秦勋终于在金山公司会议室里见到了金山的另一个老板,张玄龙。

张玄龙其人颇有点传奇色彩!

早年将张玄龙在鲤城一座校办工厂里生产教学仪器。

鲤城是侨乡,南来北往的人带来了外边大千世界里层出不穷的美好故事。

张玄龙听闻别人讲起香江之梦,不甘于平凡的他遂投奔在香江扎根六年的父亲张开庆。

只是世事无常,故事里的人到了香江可以上着大学,搂着港妹在维多利亚港湾吹海风。

但他只能同父亲一起为生计而奔波,白天到亲戚的皮箱厂上班,晚上到夜校读英文。

那时候国际社会对东方实施禁运,芯片作为4号禁单的重点项目,列入严格管制序列。

张玄龙和他父亲做起了芯片“买卖”,他们从国外偷偷夹带芯片回国,在香江中转,再卖给国内电子研究所。

后来国防科工委的人对他讲,老从你这偷偷摸摸拿芯片也不是事,不如成立家公司,直接从你这买。

就这样,父子两成立了香江金山公司,为国家的科技事业做起了专职的“代购”。

之后张玄龙频繁前往内地,谱写他“中关村教父”的生涯。

一进会议室秦勋就看到这个其貌不扬的小个子男人,他率先打招呼道:“张总,你好,久仰久仰!”

张玄龙颇有些奇怪,不知道这个热情的小青年是谁,等待裘伯俊向他介绍秦勋身份的时候,他才惊讶地抬起头,有些惊诧秦勋的年轻。

不过张玄龙是老江湖了,自然不会失礼,他笑容满面地和秦勋握了握手,大着嗓门说道:“小伙子不错啊!是个靓仔,只比我差一点!”

“哈哈哈……”

几人相互寒暄之后坐定,开始商谈起正事。

当初珠海金山成立的时候,张玄龙与裘伯俊各占50%的股权。

之后珠海金山经营不善,当初的两人投入的资金消耗一空,张玄龙又陆续投入了几笔资金,但是两人的股权却没有变动。

这么多年下来,张玄龙投入的资金少说也有三千多万,至于具体的数目多少,两人也都没有管它。

听到两人这生意的做法,秦勋瞠目结舌。

如果说按照商业规则,张玄龙这些年不断追加投资,他的股权应当不断提升,但是他们的股权却没有任何变动,现在里边完全是一笔糊涂账!

如果说裘伯俊只是个程序员,对于商业规则完全不懂,但是张玄龙作为“中关村教父”,对于这些商业规则自然不可能不知晓,但是他却没有任何动作,实在有些奇怪。

看见秦勋疑惑的眼神,张玄龙笑着说道:“秦总,有什么想问的你就问吧?”

秦勋喝了口水,倚着桌子问道:“张总,你们这股权分配完全是一笔糊涂账,你完全有能力把它理顺啊,怎么任由它烂在那里呢?”

张玄龙笑了笑说道:“伯俊开发的wps每年可以卖3万多套,每年为我的公司带来几千万的利润,我这点投入实在算不了什么!”

“当初我就对伯俊说过,你在珠海新成立一个金山,我给你一半股权,珠海的房子你随便用,钱我也给你。只要你想做,我就支持你。你不想做,你也告诉我,我给你饭吃。”

“如果不是今年金融危机,我的资金也告捷,金山也不会陷入这种困境!”

裘伯俊有些脸红,他惭愧地说道:“是我能力不行,辜负了张总!”

张玄龙拍了拍裘伯俊的肩膀,笑着说道:“一时的困难不算什么,一定会撑过去的,更何况现在有秦总加盟!”

秦勋听完张玄龙的话不由竖起了大拇指!

张玄龙混迹江湖多年,依然是一个性情中人,性情中人眼里没有对错,只有朋友。

秦勋沉思了,接着慢慢说道:“这样吧,我投资1500万,拿25%的股权,张总裘总你们看如何?”

“秦总,你在危难时刻肯投资金山,帮助金山度过这一难关,我怎么也不让你吃亏。”说到这张玄龙顿了一下,点燃一根烟,接着说道:“1500万,你、我、伯俊各占30%股份,剩下的10%我们给还留在公司的兄弟们!”

裘伯俊深以为然地点点头,对于张玄龙这个方案他很是赞同。

秦勋推辞道:“张总,我还是只拿25%股权吧。你之前投资的金额3000万都不止,而我投1500万就和你占一样的股份,这样不合适!”

“就30%,秦总,你不要再推辞了,不然就是看不起我张玄龙!你觉得你占了便宜,但我觉得是我占了便宜!”张玄龙摆摆手,就像一个江湖大佬一样义字当先。

张玄龙做生意的准则是要让大家高兴,本来是六四分,做着做着就变了四六。他觉得对方占了便宜肯定还来找他,他的算法是两个四六比一个六成要多。

“既然张总都这样说了,那我再推辞就矫情了!”秦勋笑着说道。

张玄龙与裘伯俊都是那种义气为先的人,所以裘伯俊为香江金山编写了十几万代码的wps却没有要求任何资金回报或者股份;而张玄龙不断往珠海金山注资却没有要求重新分配股权。

这两人都是可以深交之人,所以有些事情他要和两人提前说好,免得未来事情发生伤了几人的和气。

他对着两人说道:“张总,裘总,另外一件事情我要说明一下,之前的金山无论是管理、财务、销售都是很混乱。如果金山想要走上正轨,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整顿是免不了的,所以我希望未来金山的各个方面都要正规化,这样也有利于公司的发展!”

“这个事情我支持你,一个公司想要发展就一定要有健全的制度!”张玄龙认同地点点头。

之前乱也就乱了,他更多的是为了支持裘伯俊开创自己的事业。

现在公司面临重重困难,如果不大刀阔斧地进行整顿,未来的道路更艰难。

裘伯俊这些年也有些思考公司问题到底出在哪,最后他发现是自己的问题,他实在没有管理与战略上的天赋,所以他也点头自傲是赞同。

一切问题协商好了,三人在股权合同上签下了自己的大名。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