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我就算死,饿死在街上,从这里跳下去!

“西夏的文化?早期的党项文化,便是游牧文化以天为地,以地为被,宗教信仰便是杀牛羊祭天,崇拜天。西夏的文化其实还是受汉族文化影响至深,早期西夏是没有文字的,为了国家的尊严,西夏皇帝李元昊任用野利任荣发明文字,后来野利任荣在仿汉子的就基础上,创造了西夏文。西夏的文化是蛮夷文化和汉传文化的杂交!”

“并非如此,西夏文化是党项族、汉族、藏族、回鹘族等多民族文化长期的交融,彼此影响,相互吸收而形成的。”

“如今穆家已到西北,我们需要拿到穆家手中那四分之一的秘密,穆贤现在依旧不配合,在小黑屋里。”

我过去看看,黑衣人说道,便从密室走出来,沿着密道往前走,在一个密道左侧的耳室听了下来,示意守卫把门打开,黑衣人走进耳室内,看到穆贤静坐在椅子看,双手放置在大腿上,在闭目养神。

黑衣人很是客气说道:“穆贤,穆氏家族那份所地图在哪里?”

穆贤抬头望了眼前这位中年男子,心中想到:看来四家族中有人把秘密泄露出来,笑着说道:“穆家的地图早已不知所踪。”

黑衣人说道:“你儿子穆风已到西北,在追寻你的下落。我相信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你儿子会帮我们找到的。”说罢,黑衣人便离开了耳室,叮嘱守卫看好门,照顾好穆先生。

离开书店后穆风和霍思悔在回家途中,穆风好奇问道:“你家建筑风格为何是徽派建筑风格和西北四合院结合在一块?

“我家祖上曾在安徽一带经商,对徽州有感情。后来移居到西北,到了西北我们家曾经移居到酒泉,张掖,敦煌,武威。至于什么原因我也不太清楚。“霍思悔拿着书书,忙着说道。

河西走廊四郡!穆风突然想起在霍家厅堂上的架子上,放置着铜奔马,反弹琵琶的雕塑,夜光杯,卧佛的雕塑,铜奔马象征武威,反弹琵琶雕塑象征敦煌,夜光杯象征酒泉,卧佛的塑像不正是象征着张掖,因为张掖以西夏大佛寺的卧佛而闻名于世。看来霍家应该知道很多事。

傍晚时分,穆风在四合院的厅堂遇到从大云寺回来的霍老爷子。穆风打算明天前往张掖,不过心中还有很多疑虑。于是,便向霍老爷子问道:“老爷子,四十多年前,霍家也来了一个穆家的客人?”

“穆然,你居然没有跟你孙子讲当年的事”霍老爷子心中一阵感叹。

霍老爷子引着穆风走到大院内假山上的亭子,两人坐下,霍思悔这时候也跟了上来。

霍老爷子笑了一小,那一笑,藏着一丝无奈,说道:其实四家族的人在民国时期,也埋藏了一批文物,当年你祖父来西北就是为了这件事。

民国时期,当时军阀混乱,很多文物成为在战乱中被殖民者掠夺,被贪婪的人盗窃。出现了大量珍贵流失的事件,有的文物直接被西方殖民者掠夺,有的被卖到国外、有的被国人盗窃。民国期间毁坏太多文物,比如敦煌莫高窟的藏经洞被英、法、日、美等国家探险家盗窃掠夺的;内蒙古的黑水城遗址被俄罗斯人挖掘;45卷《永乐大典》被英国掠夺,藏在大英博物馆等等。也就是在那个历史时期,水家、穆家,霍家,金家痛感文物被盗窃之痛,组织了一场拯救文物的计划,竭尽全力将能保护的文物都保护下来,且深藏起来。“

“那四家族的人应该知道那批文物埋藏在哪里?”穆风惊叹到。

“四家族人都不知道文物埋藏在哪里,只有一位数学家知道。毕竟是一批珍贵的文物,我们当时四家族的族长,当时怕后世子孙觊觎这批民国期间保护下来的国家文物。当时四个族长商量,每人各选择一个埋藏文物的位置,一共四个埋藏位置,四家族的人保密,然后分别将这四个位置交给一个到西南联大的数学教授,然后这个教授按照我们所提供的四个位置的线索,确定一个藏宝位置,确定下来后,由一位神秘的将领组织一批文盲的聋哑人运送这批文物,这批文物被埋藏不久以后,教授便去世了,这位神秘将领后来也失踪了。”

“民国期间那批文物埋藏在哪里?”穆风接着问道。

“到如今四家族的人都未找到那批文物。可惜,数学家在文革期间去世,而负责运送的又都是聋哑的文盲,线索无从得知,可令人无奈的是,后来那位神秘将领也找不到了!”

“后来神秘将领到底发生什么事了?”穆风紧接着问。

“这位神秘将领因政治原因,被政治处分,后来也不知所踪。神秘将领当时是靳家找来的人,在民国期间,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组织大量的文物运送,毕竟是军阀混乱的时期,我们将希望寄托在这位将军身上,也是迫于无奈,当时太多的文物需要保护,如果再不转移,那一批文物将毁于一旦,当时在中国的西方势力得知消息,已经开始对这批文物虎视眈眈。”

“也就是说,四家族人在民国期间埋下的这批文物,还是没找到?”穆风惊讶道。

想想四家族的先祖埋藏了大量的珍宝文物,而四家族的长辈们为了拯救文物,在民国期间也埋下了一批文物,如今四家族有人将秘密泄露。

“按照你的意思意思,现在有人在寻找那民国期间中幸存下来的文物。”穆风说道

“是的,至今不知道他们是想让文物重现在博物馆,还是用于贩卖?”霍老爷子回答。

“现在相关的政府部分知道这事吗?”穆风问道

“部分政府机构应该得知,现在也应该开始在调查”

“有的人认为,当年那批文物是自己的父辈或者爷辈,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下来的,这批文物的所有权应该属于他们,如果没有当年的保护,这批文物早就被西方殖民者所盗窃掠夺。所以有人想急于找到这批文物~……”

穆风听完后,突然想到:在四家族的先祖的所埋藏的珍宝文物,应该是每隔一段时间埋藏一次,不可能埋藏在同一个地方。否则千年来,埋藏一次,就是到之前所埋藏的地方再挖一次,岂不画蛇添足。因此,先祖所埋藏的珍宝文物应该不是一个地方,而是多个地方!

而民国期间的那一批珍宝文物是一次性埋藏,应该就一个埋藏点。

穆风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霍老爷子点头说道“你说得对。在清朝中期,四家族的先人后来特意为已知的多个藏宝点写了一本关于线索的书,名叫《寻夏珍宝录》,后来因机缘巧合,这本书在清朝末年被范钦的后人所抄录,藏于宁波的天一阁。后来因为各种历史原因,四家族手中的那本《寻夏珍宝录》被毁,仅剩下天一阁中那本《寻夏珍宝录》。后来四家族的人得知,世上还有一本《寻夏珍宝录》,由于天一阁的书概不借给外族人观看,而且范家的族人一直恪守“书不出阁”的规定,由于四家族的人当时想借《寻夏珍宝录》被范家人拒绝了,所以后来盗窃了这本书!”

穆风惊呆了,说道:中华民国成立后的1914年,有大盗潜入天一阁,与楼外盗贼里应外合,将盗走的天一阁书籍运往上海,这事难道是四家族的先人所为。

霍老爷子点点头。

穆风难以相信民国期间的,宁波的天一阁失窃的事,竟然为四家族的先人所为,先祖做出如此之事,穆风为此感到可耻。要知道,后来这些天一阁所失窃的书店中出售,后被上海的商务印书馆的张元济巨资赎回一部分,藏于东方图书馆涵芬楼,但在抗日战争中由于东方图书馆被炸而焚毁。这一事件使得天一阁藏书损失千部。

在一旁的霍思悔也是第一次听到关于四家族的这一段往事,相当震惊。霍思悔惊讶说道:“当年天一阁书籍盗窃事件,竟然牵涉到四家族。四家族向来是守候文物,竟做出盗窃古物书籍的行径,四家族的人就不愧疚吗?”霍思悔语气中带着一丝气愤。www.九九^九)xs(.co^m

霍老爷子说道:“当年,四家族和那些窃贼商量,只盗窃《寻夏珍宝录》,并约好酬金。然后四家族的人忽略了窃贼的贪婪。在1914年6月,薛继渭和冯德富带着杭州木匠来到宁波,在一个深夜,三人偷偷来到书楼后院,木匠和薛继渭顺着木梯登上天一阁的屋顶,熟练地揭去瓦片数排,又用利斧撬去瓦片下的椽子,露出一个大洞。木匠用绳索将薛继渭吊进屋内,他从口袋里掏出《天一阁见存书目》,按目索书寻到《寻夏珍宝录》,后薛继渭随手将更多的书装入带来的麻袋里,后将麻袋小心翼翼地从屋顶洞口吊出书楼,用小船搬到事先租来的一处僻静小屋,再雇木船运抵上海。四家族的人后来拿到《寻夏珍宝录》的时候,意外发现薛继渭盗窃太多的书,偷瞄了薛继渭盗窃的其他书,有宋代刻本《书经注疏》《欧阳集》64卷本等极其珍贵的,极其气愤,但是又不好责备,犹如哑巴吃黄连。为了弥补,后来靳家的人找到文献学家缪荃孙,故意透露最近有人在书市上收购了一批善本,全是难得见到的天一阁藏书。缪荃孙将此事告诉范家的人,后来,薛继渭等相关盗贼被查获,追回部分古籍,受牵连的四家族的人此时已经逃亡西北。但是对天一阁的古籍造成的损失已无法挽回。”

“那后来《寻夏珍宝录》在谁的手中?”霍思悔问道。

“那本书薛继渭交给了四家族人的手里,因为当时时局混乱,四家族的人一致同意将此书带回西北,为了避免在途中出现意外,这本书由当时的晋商的镖局负责运输,当时霍家与晋商交情甚好,迅速联系晋商的马队和镖局,在运输茶叶的掩护下,把这本书交给西北的四家族的人。至于那本书的下落在哪里,我父亲再也没有提及。”霍老解释道。

第二日,穆风和霍思悔驱车前往张掖,目的地是张掖大佛寺,也就是穆风父亲在西夏碑照片中留下线索的地方。车上多了一个人,是前天晚上呆在霍老房间的那个人,名叫苏力,之前一直负责霍老的安全,此去张掖,霍老爷子将苏力安排在两人身边,便是负责这两人的安全。

窗外西北风光一览无余,北侧龙首山,南侧的祁连雪山,笼罩在云雾之中,远处的汉长城和明长城遗迹依稀可见。话说古匈奴称天为祁连,其实也并不无道理,祁连山的融水汇聚成涓涓细流,在河西走廊孕育敦煌、酒泉、甘肃、张掖、武威等绿洲,将这些绿洲连点成片,连成河西走廊的生命线。

“你们说四家族的先祖埋藏的珍宝文物是什么东西?我猜测是与佛教有关,比如西夏时期的佛像,西夏经书,还有铜器……”苏力一边开车一边说道。

“西夏的确是非常信仰佛教的一个国度,在甘肃的莫高窟,麦积山石窟均有西夏时期的石窟。当时西夏国全盛时期,东到黄河,西至玉门,北控大漠,南接萧关,在莫高窟,如今还有西夏时期遗存下来的佛窟和塑像。比如1909俄罗斯人科兹洛夫在西夏黑水城遗址进行挖掘,带走大量珍贵文物,其中就有大量的关于汉文、藏文、西夏文的佛教经卷和佛教画像。”霍思悔说道

此时,阳光穿过云层照耀大地,天空的云雾逐渐消散,阳光将远处的山峦染成金色,碧绿的河水安静而又祥和,河畔的白杨林和红柳点缀着眼前的美景,车在绝美的画面中行驶。穆风被眼前的景色所震撼,没想到张掖的秋如此的美,似乎忘记了自己身处大西北。

“没想到张掖的秋如此的美,水源如此丰富。”穆风感叹道。

“甘肃这个虽多为旱地,但是张掖却是个例外。张掖是西北地区水源最丰富的地区,水源来自祁连山的雪水。张掖的黑河供水范围有河西走廊上的城镇还有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地区”苏力说道。

穆风边听便看甘肃的地形图,果然如苏力所说,张掖位于黑河中游的冲积扇上,地势平坦,土地肥沃

穆风听到苏力提到张掖的水资源,突然想起曾经看过的一本书名叫《甘州府志》的书,书中这样形容张掖(张掖又名甘州):“一座城光,半城塔影,连片苇溪,遍地古刹”。这曾是张掖特有的风貌,是对张掖最形象的描述,远望那湖光山色,犹如江南,难怪有人说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城内城外有一座座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塔。而在古甘州内,五行塔以精致造型以及其独特的佛教内涵,成为张掖古塔的代表。

想到古塔,穆风陷入深思:土塔是位于张掖大佛寺中,木塔位于城区的中心广场内,张掖有五行塔并非巧合,在丝绸之路上,佛教兴盛之地,且说鸠摩罗什,玄奘等高僧均在此停驻,尤其在西夏时期,全国信仰佛教,朝廷大兴土木,建佛院,兴佛缘,父亲留下的线索指向张掖大佛寺,肯定与文物的埋藏地有所联系。

穆风说道:“你们是否意识到,四家族的姓氏分别是靳,穆,水,霍,通金,木,水,火。而张掖曾有五塔,分别是金塔,木塔,水塔,火塔,土塔,而土塔位于大佛寺内,四方守土,还记得吗,霍老爷子有说过,其中必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