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求推荐求收藏追读求评论)

有人生来就在罗马,有人出生就是牛马。

论投胎,徐清梦确实是天选了一把。

此家姓徐。由于祖上出了个天降猛男,让徐家后代世袭罔替,封镇国公,镇守西南大门。

这徐家老祖有多猛呢。此朝开国之后太祖命人修建定坤亭,供奉十位开国将臣。他位列第八。也是西北二十四重镇的守关将军,而且也是一位拥有实权和兵权的异姓藩王。

有这等天降猛男,徐家完全可以变成西北“土皇帝”。不过徐家家教极严,本就是穷苦农民出身,又是在军中打拼了一辈子的徐老祖。

给徐家立下十不许家规。本人更是亲自带头,自己和夫人都没有下人伺候,自己的孩子从小就跟军营里其他人一样吃最普通的生硬馒头,同样甚至更高的训练强度和标准……

由于徐家天降猛男影响力太过强大,这徐家的后代也是代代苦出来的。别说为非作歹称恶一方了,就是锦衣玉食出手阔绰都算不上。

当然,不是穷的原因,好歹是一方藩王,又是天高皇帝远的。只要不是离谱,想要什么都能给你弄来。

更大的原因嘛。简单来说就是,当年老子是怎么苦过来的,现在生了孩儿,就让他过上公子哥的生活了

不可能!

心里咽不下这口气!看老子怎么折腾这儿子的。

倒是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保证了历代徐家家主都对自己后代极其严格。这种环境成长起来的孩子自然也各个都没有埋没了徐家的名声。

不过弊端也显而易见了,你终究是个异姓王。若是当朝皇上心胸宽广还则罢了。若是遇见个目无远见,听信谗言的皇帝,这好名声可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要是为恶一方,鱼肉百姓的纨绔子弟,那倒不必担心。若是为人正直,当地风评极高,影响力号召力极大的藩王。

譬如此任徐亲王,徐清梦的父亲——徐义。听这名字你就知道此人是志虑忠纯之士。

但在皇帝眼里这事情可就值得说道说道了。

万一你有点什么小心思,加上你的号召力手底下还有兵……

根据著名的豪门大家三代必衰的道理。这皇位传了五代了,不出个昏君都有点说不过去。

当今皇上属实不是个什么好皇帝。偏好女色,尤其是忍不住枕头风。以至于精神萎靡,不理朝政。

继位以来三番五次的挑此任徐亲王的刺儿,今天说你粮草消耗太多,明天说你任上和同僚之间关系不好。

积怨已久终于爆发在了三年前边关之战上。当时异族进犯边关,徐家家主,徐义亲自带领二十万兵马从自己家门口打到别人家门口。

一路深入大漠数百里,俘虏无数,斩敌军大将。最后是因为俘获的人员物资实在太多,严重影响了行军速度才班师回朝。

按理说这应该是君臣同乐的好事。但是双方都很不开心。为什么

先说徐义这边,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你二十万人打仗,考虑到运输损失和路上押送人员的口粮,那至少你得给我准备三十万人的粮食。

这也是历朝历代不喜追击的道理,打的时间越长,那粮草消耗一定是一个天文数字。

当然徐义想的很简单,既然身为臣子理当为国家排忧解难,你只要给够我粮食,兵我都不需要你调派其他地方的。我直接拿上粮食就能走,指哪打哪。

问题就是,皇帝许诺好的粮食,马匹和军衣。拖拖拉拉直到大军出发前不过也只到了三分之一。

但是战机不等人,徐将军基本在没有后勤保障的前提下深入敌腹大破敌军。也说明了徐义能力之强,称得上是天下无双。

再说回皇帝这边。首先皇帝也很冤枉,你说三十万就三十万谁知道你会不会贪污,而粮食数目太大,统一调配也是需要时间的。

这年头地主家里也没有余粮啊!

你这个徐义倒好,三天两头的就在大殿上乱喊怎么要的物资还没到。还想直接把京城的储备粮带走,你走了我们怎么办喝风啊!

前文说过,此任皇帝贪恋女色,毫无政治头脑。本就在气头上的他,最后更是大笔一挥,停掉了本该送往前线的后续物资。

反正他带的兵也不是自己的,干脆让他和他的兵一起死在大漠最好了。

由此可见,这个皇帝的脑子就是一半粥一半屎,天天粥而复屎。

他天真的以为西北数十年的安定是自己的功劳。

而听到徐义将军大胜而归的消息后,皇帝的脸色更是阴晴不定。

好家伙,你这兵也是自己的,后勤保障也不需要。就这么傻愣愣的冲进敌方老家,还攻无不克

那你要是哪天调转兵马换个方向冲一下……

不行!我这老马不识归途,你这小人我必须铲除!

也正因此,这一顿庆功酒是喝得各怀心思。更别说君臣共欢了,不可能。

转天来,几位大臣联名上书要求皇帝彻查徐家。说是怀疑徐家常年欺压百姓,不然哪来的这么多的物资足够供给二十万大军奔袭一月有余的。

那徐义真的是气不打一出来,要不是有人拦着,当朝就得跟那几个狗腿子打成一片。

谁不知道我徐家的门风!你当我徐家和你们一样穷奢极欲吗徐家建有自己的粮仓,平时也有自己的田产存粮。

主要是万一遇上个什么天灾人祸的,可以拿出来接济百姓渡过难关。这此行军足足消耗了徐家仓储的十之有九。

那皇帝看着朝上两帮人开始激情对骂,缓缓说道,“徐爱卿的为人,朕是信得过的。这次大胜而归,朕特封你为神威大将军,赐黄金万两,绸缎五十匹。缴获物资优先挑选。”

“但是!”

“虽然朕信得过徐将军,但是为了让诸位同僚信服,我相信徐将军如此大义正直之人肯定是不会拒绝让几个审计司的人前去封地了解一番。这样一来,不但让他人再无借口,也给外界留下美名不是”

那徐义虽是一介武夫,智力可不低。此等递刀杀自己的低级激将法还是不起作用的。

当朝表示自己经此一役后,修为大损,深感力不从心。愿皇上恩典,做个闲散藩王就罢了。愿主动上交虎符,提前致仕。

皇帝当殿潸然泪下,正值国家用人之际,徐将军可万万不能走啊。西域诸国谁不闻徐将军大名。正是因为您国家才有边境安宁啊。

那徐义也是去意已决,深知现在皇帝还没有狠下杀心趁早脱离政治漩涡。

便也感叹我大朙朝必在英勇无畏的皇帝陛下手中更加长盛不衰。我虽有了却君王天下事的抱负,怎奈年事已大徐家又无后,实在力不从心,望请陛下恩准回家生孩子去。

那君臣三留三辞,哭够了眼泪,做足了戏。充分肯定了双方多年以来的合作成果,讴歌了建设伟大国家的共同理想。

最后皇帝依依不舍,勉为其难的同意收回虎符,准许徐义将军致仕。还特意表明,虎符只是暂为将军保管,我大朙边疆还要靠将军多费心啊。

也因此,这个正值人生壮年的大将军以年老体衰为由告别朝廷。带领徐家众人回到了徐家老祖奋斗了一辈子的大西北上。

三年后,他有了一个小他十八岁的西域美女做老婆,还有了一个大胖小子。

至于他这个老婆是怎么来的,那就是另一段颇为传奇的故事了。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