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讨董檄文

公孙瓒当即抱拳领命:“使君还请放心,有我在,草原断不会出现任何问题!如有疏漏,愿受责罚!”

“嗯。”

到了此刻,这一次兴兵讨董的军队部署基本就已经完成了。

沈东凌最后看向了郭嘉:“奉孝,如今坊市已经步入正轨,草原战略的下一步动作还需要时间沉淀,暂且让出主簿之职,随我一同前往洛阳会一会这天下诸侯如何?”

郭嘉大笑三声:“就等主公这句话了,既然如此,这一次的军师之职,郭嘉可就当仁不让了啊?”

“要的就是你的当仁不让!”

沈东凌大笑不已,很是高兴。

“这一次召集天下英雄兴兵讨董,必然是群英荟萃,豪客云集,我便随主公一起看一看这天下英雄的气色如何!”

郭嘉干完最后一壶酒,豪气干云,散发披肩,傲然孤立,意气风发。

其他的将士也都激动不已。

这是沈东凌执掌幽州以来的第一场大战役,也是幽州兵马第一次展现在世人眼中!其中的意义非比寻常!

兵分两路,都必须取胜!

“主公,董贼占据洛阳之后,接连收编了何进、何苗、丁原的众多兵力,如今还在尽力收服司隶、三辅的兵力,此时此刻怕是已经有十万之数!”

“再加上关中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有虎牢关这样的天险挡在前面。”

甘宁显然是在路上做足了功课,见沈东凌如此信心十足,不由得有些好奇:“主公仅仅带了五千的幽州兵马,真的够么?”

“够!当然够!”

不等沈东凌说话,郭嘉已是先一步做出了解释:“兴霸刚来幽州,不知我家主公底蕴。在主公手上,有一份陛下亲印的朝廷诏书,仅仅凭借这诏书,就足以媲美十万雄狮!”

这诏书正是之前十常侍之乱时所获,乃皇帝刘辩亲笔所写,盖有传国印玺。

有“清贼寇、除奸逆”之权,是无可复制的名分!

凭借这份诏书,顷刻之间就可以拉来一支讨伐董贼的大军。

郭嘉所言,确有其事。

只是有些话他并没有说出来。

这一次讨伐董卓的军队,靠天下各路诸侯汇聚而成,鱼龙混杂,勾心斗角,是一支名副其实的乌合之众,真正的成效恐怕不会有多大。

因此这一次出兵,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主要是为了赚取名望而已。

对于这一点,沈东凌和郭嘉早已心知肚明。

.................

董卓废除天子刘辩,拜陈留王登基的第一年,一道檄文传遍天下。

“西凉董贼:尝自称忠良之臣,然细数其实,大谬而非;其黄巾之时,兵败河北,贿赂阉宦,得免其罪。

后获先帝器重,拜凉州刺史,加前将军,封鳌乡侯。然不思报恩,结托朝贵,遂任显官,统西州大军二十万,尝有不臣之心,饕餮放横,伤化虐民,为君子所不齿也。

方以卓为诸侯,辄承资跋扈,肆行凶忒。故尚书丁管,英才俊伟,天下知名,直言正色,论不阿谄,身首被枭悬之诛,妻孥受灰灭之咎。自是士林愤痛,民怨弥重。一夫奋臂,举州同声,故躬破於徐方,彷徨东裔,蹈据无所。

自群凶犯驾,天子势弱,卓行废立之举。豺狼野心潜包祸谋,卑侮王室,败法乱纪,坐领三台,专制朝政,爵赏由心,刑戮在口,所爱光五宗,所恶灭三族。群谈者受显诛,腹议者蒙隐戮,百寮钳口,道路以目,尚书记朝会,公卿充员品而已。

十月间,鸩杀少帝,剖剐伍孚,杜绝言路,擅收立杀,不俟报闻。身处三公之位,而行桀虏之态,污国虐民,毒施人鬼,加其细政苛惨。

历观载籍,暴逆不臣,贪残酷烈,於卓为甚。

幽州牧沈东凌,受先帝遗诏,御赐“清贼寇、除奸逆”之权!

今号召天下群雄,兴兵讨董、诛除国賊!

州郡当各整戎马,陈兵待发,以挽将倾,并匡社稷,以立贤名,於是乎著。如律令!”

...................

沈东凌结合前世看到的陈琳所写的《讨贼檄文》,与沮授、郑玄等人思索多日,写下这篇檄文,随即通传天下!

天下震惊!

檄文所到之处,各郡官府、百姓无不震动,热议不断。

自从董卓入朝以来,与氏族集团合作,肆意分封了许多士族官员以维护自己的地位。

这些人很多都才刚刚上任,还没来得及贪污腐败,祸害百姓,就遭遇了这样的大事。

很多人直接傻了。

“幽州牧沈东凌,怎地如此胆大包天?”

“兴兵讨董,他一个买官的小小幽州牧哪来的资格挑头?”

“居然还有什么御赐‘清贼寇、除奸逆’之权?”

“可笑至极!愚昧至极!滑天下之大稽!”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啊!”

很多官员对此都嗤之以鼻,更是对沈东凌的做法感到万分愤怒。

董卓乱朝、窃取朝廷权柄、毒杀先帝不假,这些事实也确实都引起了天下百姓的愤怒。

但是,纵览大汉四百年历史,凡有此等大事,莫不是天子下令或世家领袖带头发号,什么时候轮到区区一个买官的商贾赘婿带头了?

要知道身为士族领袖、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到现在还没发声呢!

满朝文武百官还没讲话呢!

你沈东凌哪来的资格发布这样的檄文?!

必须说明的是,即使这段时间以来。沈东凌通过自己的各种操作已经让自己的名声焕然一新,可在那些世家大族的眼里,自己依旧只是一个买管的商贾赘婿而已,上不了台面。

导致很多名门子弟在收到檄文后都是愤怒异常,破口大骂。

反倒是很多寒门子弟、亦或是对朝廷现状很是担忧的有识之士、甚至于天下平民百姓,在看到这篇檄文之后,都不由得激动万分、热血沸腾。

“沈幽州虽然是一介商贾,但不得不说实乃天下第一忠志之士!”

“正值董贼暴虐,祸害朝廷,祸害天子,污国虐民,毒施人鬼之时,满朝公卿均是不敢言语。反倒是远在千里之外的沈幽州,发布檄文,通传天下,悉数董贼恶行,慷慨陈词,号召天下有识之士共讨董贼!”

“无怪先帝竟然早早赐他遗诏,予其‘清贼寇、除奸逆’之权!”

“此举必将名留青史,千古流传!”

“我等汉室子民安能不应?!”

“为国效力,锄奸诛贼,虽九死其犹未悔!当竭尽全力,集结兵马,响应号召,发兵洛阳,与沈幽州一起共诛董贼!”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