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长远目标(求投资)

“许老师,这次劳烦您跑一趟,正好我有些计划,想要部里帮忙!”

许司长年纪不算大,四十出头,神态温文尔雅,原本是京城二中的教室,所以萧楚才称呼他许老师。

“萧楚同学,你的事情肯定是大事,你说吧,我帮你跑腿!”

“助学基金,只能缓解燃眉之急,我认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提高当地的经济条件,尤其是失学女童家庭条件!”

“为此,我决定优先提供家庭养殖,种植方面的技术,财力物力支持。”

许司长对此很感兴趣,日前,教育部已经和农业部等相关部委开会,讨论了萧楚的企业战略计划。

“主要在哪些方面,你有没有具体的书面东西!”

萧楚拿出自己写的报告:“这是我刚刚整理出来的,是上一次提交报告的补充!”

“家庭养殖主要是养猪,鸡鸭鹅,种植以新品种农作物和蔬菜大棚为主,全部都材料,技术,我这边都可以提供!”

“哦,你这可是大手笔,技术人员你这边有足够的人手?”

“嗯!是农学院的毕业生!”

萧楚突然改变计划,这与他前往京城后,顾老帮了他一个大忙。

顾老虽然不是农科院,农学院的领导,可也是权威人物,他的话只要没有原则性的错误,领导都是照办无误。

顾老提议,农科院,农学院,尤其是农学院大四的学生,全都到田间地头,学习蔬菜大棚以及农作物,果树培育。

萧楚这边,小东河村,还有岛城的农业示范园,都是农学院学生学习先进技术,增加实践的好地方。

所以,顾老才有此提议,农科院根据顾老的提议,组织了相关科研人员,与农学院合作。

这其中的原因,不只是顾老的提议,关键是萧楚每年拨给农科院一大笔赞助费。

齐鲁省农学院,这些年缺少经费,没有自己的农业实验基地,实践地点更是缺乏,京城的国家农学院也没有好到哪儿去。

顾老前线,齐鲁省农学院,还有京城国家农学院,纷纷派出相关专业大四学生和应届毕业生。到小东河村,还有岛城农业示范园进行实地实验。

对此,萧楚喜出望外,目前东方明珠产业集团缺少的就是人才。

人才大锅饭没有打破,萧楚招不来人,为此头疼不已。

现在的情况,可不一样了,萧楚的企业,受到国家各部的重视。

萧楚前脚跟着周老去京城,顾老后脚就带着赶到的学生们,开始田间地头的忙活。

很多毕业生,看到萧楚这里的情况,愿意暂时留下帮忙,等到这边的工作暂告一段落,这才前往各自分配的岗位工作。

其中,有十几名大学生,因为分配的工作和专业不对口,已经有了打算留下来搞农业研究的决定。

萧楚在岛城市海洋学院接受表彰的时候,这些大学生找到了顾老。

“顾教授,我们不想去分配的岗位,我们想留在这里搞本专业的研究工作!”

这些人在这里干了半个多月,有田胜利的榜样作用,再加上这位田工暗中鼓动,这些毕业生看到农业部等各家部委,如此重视蔬菜大棚及相关的品种培育产业,因此有些动心了。

当然,如果他们直接放弃分配的工作,会对个人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在八六年还是行不通的。

要想改变分配方案,只有顾老帮他们出面,找有关部门协商,才有可能解决。

“你们想留下,接收单位找到了吗?”

实际上,从恢复高考以来,一直有毕业生,能够跳出国家分配的条条框框,选择自己喜欢的事业,前提是要自行提前操作。一旦分配确定,再想改变,就非常困难了。

这些,对顾老这等权威人物而言,却不是问题。

顾老话刚刚出口,等在门口的田胜利,乐颠颠的推开门,走到顾老面前。

“老师,我和萧楚的农业技术公司,就挂在省农科院,让这些孩子到我们这里,待遇好,工资高,干得还顺心!最主要的是能够发挥出他们的专长,为国家做贡献!”

顾老笑了:“胜利,他们有这种想法,肯定是你撺掇的吧?”

“老师明鉴,嘿嘿……”田胜利嘿嘿直笑。

顾老故意板起脸:“你说说,他们留下,都有什么待遇,具体怎么开展工作?”

田胜利赶忙立正站好,面对顾老,一本正经的答道:

“每位人员,月工资一千,年底五千元专项研究补助,分配住房,车接车送!”

顾老一听,还真是不错,他都有点心动了,田胜利继续洋洋得意的说道:

“愿意留下的学生,根据能力,分配专属的实验基地,研究成果一旦落实,可享受集团分红!”

待遇有了,工作条件也有了,这真是全国独一份,就算是这些毕业生留在京城,也没有这种条件。

顾老听到这里,转而盯着田工,眼神里的笑意,让田工很不自在。

“老师,您这是啥意思?”

“你在这儿什么待遇?”

田工心说:“怎么又扯到我头上来了!”

田工弄不明白顾老的意思,只能实话实说:“老师,我在这里,除了工资,每个月有五千块的补助,有专车,有自己的实验室!”

顾老看着田工满脸笑容:“胜利啊,咱们俩商量商量,把你的待遇让老师如何?”

田工先是不解,随后明白过来,也是满脸笑容:“老师,您这是同意合作研究所的项目了,有了这个名义,我们研究所招募人才就容易多了。”

“少扯其他的,我问你的话,你还没有回答呢?”

田工高兴的差点蹦起来:“老师,您盯着我的位置干嘛,您就是挂个名,一年也有上百万研究赞助!”

其他再场的国家农学院毕业生,早已经看出顾老是在和田工开玩笑,全都憋不住笑了起来,他们都问题总算是解决了,而且解决方案,比他们的期望值高很多。

合作研究所,是国家和各地或企业合作,早有先例,只不过眼下是和民营企业合作。

顾老拉着田工坐下:“胜利,东方明珠集团,真的能够拿出这么多钱来?”

“当然了,您和其他专家教授,不是参观了东方明珠产业集团的各个企业吗?难道您还不放心?”

“是啊,现在国家困难,经济方面缺钱啊,农学院,农科院全都是缺经费。”

“不止我们,科学院也没好多少,如果不是部委的支持,科学院都要关门了!”

田工点点头,京城比齐鲁省也好不了多少,他在省农科院,工资能够保证月月有,可研究经费真是求爷爷告奶奶,每次都是找到省领导才能解决一点。

“合作研究所的事情,周老已经上报国家,应该很快有结果!”

顾老的答复,让田工感到振奋,只要有合适的环境,无论是哪一个方面的科技,都能够很快有长足的进步。

岛城,萧楚送走了许司长,刚安心下来,没几天,岛城教育局的同志又来了。原来,是为了东方明珠杯第三届知识竞赛的举办方案而来。

“怎么会是这样?”萧楚看过之后,立即问教育局的同志:

“这一届知识竞赛怎么和上两届差距这么大,这种方式不就是单纯的各科目比赛了!”

“这是省里教育厅决定的!”岛城教育局的同志答道。

“不行,劳您告诉教育厅,我们的目标是全国性的知识竞赛,怎么能单纯的变成数学竞赛?”

原来,第三届知识竞赛,基本上变成了语文,数学等各学科的知识竞赛,这又不是学霸竞赛,对此萧楚很不满意。

岛城教育局的同志很为难,犹豫了一会儿:“萧楚同志,您现在是教育部的红人,您去说吧,我们去说会被扣上不服从领导决定的帽子!”

萧楚无奈,叹了一口气:“现在改革开放七八年了,还是老一套,我出门就我出面吧!”

教育局的同志走后,萧楚立即给顾老打电话:

“老师,我的意思是知识竞赛不能局限于学科内容,应该包括祖国的山川地理,各地民俗,甚至国外的知识,不能仅限于书本知识!”

“您觉得呢?”

顾老听了萧楚的意见,点点头:“如果只是比赛学科知识,那就又成了过去的八股文了吗?什么都划范围,这还是应试教育,失去了知识竞赛的目的。”

“知识竞赛应该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让孩子获得学习的兴趣,而不是因为一个知识竞赛加重他们都学科学习负担。”

顾老明白了萧楚的意思,最后说道:“萧楚,这件事情我和教育部去说,那你有没有兴趣,把比赛办成全国性的!”

“当然有了!”萧楚早有此打算,虽然他在教育部算是有点影响力,但想要举办全国性的知识竞赛,还是不够格,会被人说是不自量力。

“咱们就这么说定了,老师负责连续相关部委,你的出钱,我提议你花钱,你那边没问题吧!”

“当然没问题,不过我要冠名权和宣传企业的机会!”

“这应该没问题!”

“”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