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君子六艺2

“小子青,尔小艺已毕,当学君子六艺了。圣贤有云,‘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身着候服略胖的两鬓花白的父亲教导着。

“五礼者,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是也。”

“六乐者,《云门大卷》、《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六套乐舞是也。最早的礼仪性乐舞《云门大卷》。尧时有《咸池》。舜时有《大韶》。禹时有《大夏》。商时有《大濩》。周时有《大武》。《云门大卷》用于祭祀天神;《咸池》祭地神;《大韶》祭四望;《大夏》祭山川;《大濩》祭周始祖姜嫄;《大武》祭祀周代祖先。”

“五射者,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是也。白矢,箭穿靶子而箭头发白,表明发矢准确而有力;参连,前放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矢矢相属,若连珠之相衔;剡注,谓矢行之疾;襄尺,臣与君射,臣与君并立,让君一尺而退;井仪,四矢连贯,皆正中目标。”

“五御者,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是也。谓行车时和鸾之声相应;车随曲岸疾驰而不坠水;经过天子的表位有礼仪;过通道而驱驰自如;行猎时追逐禽兽从左面射获。”

“六书者,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也。”

“数术又称术数,是计算、数学的技术。爰自河图、洛书闿发秘奥,八卦、九畴错综精微,极而至于大衍、皇极之用,而人事之变无不该,鬼神之情莫能隐矣。”,自然、人文变化即变数。

“小子青,听夫子讲小艺书、数,你已经熟练,往后需要加倍温习。今日起,开始学礼、乐和射,待你再长些年岁,就可以教你御、兵策和九数了。”,严道候严危如是教导。

“每日五十步张弓千次,当能做到百发百中之时,你才够资格学习其他四射——参连、剡注、襄尺、井仪。”

严青知道兄长严朔也是这样训练下来的,所以没有一点怨言。作为贵族子弟,虽说出生就有着爵位承袭,但爵位一般降等承袭,想要更高的爵位,就要上战场,立奇功,方能得到皇帝陛下的褒奖,爵位升迁。这并不意味着嫡长子继承就能冠礼后享受富贵,一旦国家有事,最先征召的就是有爵位者特别是高爵位者。不学无术的高爵位者要么战场成了敌人的功勋,要么表现不如皇帝陛下期望,被下狱并剥夺爵位。

一间明亮厅堂内,上首夫子正在摇头晃脑的讲解礼乐,下首的严青默记父子讲习的内容,不时拿起笔在空白木简上记录笔记。

“礼乐者,明尊卑,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乐者,春官下大司乐所掌。礼者,主要有祭祀、丧葬、交际、征战和吉庆五大类。涉及冠、婚、丧、祭、朝、聘、乡、射及职官制度等诸多礼仪、礼制和礼义。由繁琐的礼仪制定了与之配合的各种音乐使用标准,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不仅礼仪有别,所用音乐也有严格规定。”

“礼与乐是相互配合、相辅相成的,礼体现为等级制度的规定和要求,社会秩序中的君臣、父子、夫妻和高低、贵贱、尊卑都要由礼来加以区别和定位。但是仅仅有礼是不够的,单纯强调礼可能会造成等级间的距离和人际关系的冷漠,而乐的作用就是与礼相配合,起调和关系、融合感情的作用,消解由礼所带来的等级差别感,以达致和谐的理想境界。二者虽然功能各不相同,但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完整有序的社会政治制度。”

夫子一边教导,严青一边牢记夫子的讲授,一边练习礼乐步骤。

“云门大卷或分作云门、大卷两部分,祭祀天神。相传为黄帝时期的传统乐舞,乐舞歌颂黄帝功绩,称其创制万物、团聚万民、盛德如云。据《左传》载‘黄帝氏以云为纪’,故《云门》又称为《承云》,为承受祥云福佑之意,具有一些图腾崇拜意义。周代制礼作乐时将《云门》列为“六乐”之首,用以祭祀天神。”

夫子在上首摇头晃脑的解说君子六艺中的六乐,严青在下方认真记录做着笔记。

“咸池是古代神话中日浴之处。有古乐曲《咸池》,相传为尧乐,祭祀地神。”

“大韶,又称九韶、箫韶等,祭四望。传说为乐师夔(一说质)所作。《庄子·天下》曰舜有《大韶》。据说这一套是舜时期的乐官夔(kui)所作的诗、乐、舞三位一体的乐曲曲,有钟、磬、琴、瑟、管、笙、箫、鼗(táo)、鼓、柷(zhu)、敔(yu)、镛(yong)等乐器。舜德大明,于是夔行乐,祖考至,群后相让,鸟兽翔舞,箫韶九成(即乐舞由九段组成),凤凰来仪,百兽率舞。有人唱其辞,有人扮演鸟兽、凤凰而起舞。”

“大夏又称夏?,祭山川,是夏朝之前非常著名的一个大型传统舞乐。禹立,勤劳天下,日夜不懈;……于是命皋陶为《夏菕》九成,以昭其功。”

“大濩,商代乐舞。相传为成汤时作。

“大武,共六段。第一段:表现战前的准备,在一段击鼓声后,舞队从北面上场,舞者都手执武器,列队而立,以歌唱表现了武王伐纣的决心。第二段:舞队两面有人振铎传达军令,舞队随即分两行,作激烈的击刺动作,边舞边进,表示已有灭商。战争和胜利,有队舞和独舞。第三段:灭商以后又向南方进军。第四段:表示南方的疆域已稳定,在南方取得胜利。第五段:舞队再分两行,表示周公在左,召公在右,协助周王统治。接着有条不紊地变化各种复杂的队形,形成整齐的队式后,舞者皆坐,作低势的静止场面,表示国家得到了很好治理。第六段:舞队重新集合,排列整齐,表示对周王的崇敬。”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