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蒙氏兄弟

秦二世继位后,功臣之中,第一个被处理的是对象:蒙恬、蒙毅兄弟。

蒙恬有显赫军功,蒙毅内政也不错。秦二世也想网开一面,想召回蒙氏兄弟,继续重用。赵高担心蒙氏兄弟东山再起,威胁到自己的地位,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当然,聪明人不会直接说:用他,我不同意。

聪明人,会用精明的方式。为了消灭蒙氏,赵高先给胡亥灌输了一个思想:蒙氏兄弟,是坏人,不能用。(日夜进宫,说蒙氏的坏话。)

赵高用的方式很简单:造谣。

就当秦二世有启用蒙氏兄弟的意思,赵高说:先皇本想立你为太子,蒙毅阻拦,不得立。(臣闻先帝欲举贤立太子久矣,而毅谏曰‘不可’。若知贤而俞弗立,则是不忠而惑主也。以臣愚意,不若诛之。)

随后,赵高给出了意见:蒙毅对陛下不忠,这样的人,留着也没什么用。不如,杀之。

秦二世问李斯,怎么办。

李斯为了守住权力,给出答案:杀。

赵高又命人捏造蒙氏兄弟的罪行,送到秦二世面前。秦二世身边没人敢说真话,信以为真,就做了一个决定:杀。

一个人听说,秦二世要杀蒙氏兄弟,立马入宫觐见。这个人就是大秦的亡国之君公子子婴。

子婴是文化人,说话比较委婉,直接说,等于送命。为了保下蒙氏兄弟,列举了几个人物:赵王迁杀其良臣李牧而用颜聚,燕王喜阴用荆轲之谋而倍秦之约,齐王建杀其故世忠臣而用后胜之议。这三位君主,听信谗言,斩杀功臣,最终成为亡国之君。

子婴的意思归结起来,是说蒙氏兄弟,不能杀,杀不得,杀了之后,会带来怎样的后果。杀了蒙氏兄弟,犹如赵王迁、燕王喜、齐王建之辈,自毁长城,遗臭万年。(今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主欲一旦弃去之,臣窃以为不可。臣闻轻虑者不可以治国,独智者不可以存君。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斗士之意离也,臣窃以为不可。)

秦二世,怒气正盛,哪里听得进去,派了御史大夫曲宫前去处理蒙毅。曲宫这个人物,历史没有过多的记载。只是秦二世,强杀蒙毅的时候,提及到了这个名字,以及他的官位。

曲宫去代,见了蒙毅,说了这样的话:

陛下,命我来处决你。

罪名是阻拦先皇立陛下为太子。丞相认为你不忠,应该夷灭三族。陛下仁厚,念你蒙家的功劳,为了保全蒙家的脸面。让你自尽。

(先主欲立太子而卿难之。今丞相以卿为不忠,罪及其宗。朕不忍,乃赐卿死,亦甚幸矣。卿其图之!)

蒙毅听了发出一声长笑,开始辩驳:先皇英明神武,立谁为太子,岂是他的言语能够左右。(以臣不能得先主之意,则臣少宦,顺幸没世。可谓知意矣。以臣不知太子之能,则太子独从,周旋天下,去诸公子绝远,臣无所疑矣。夫先主之举用太子,数年之积也,臣乃何言之敢谏,何虑之敢谋!)

紧接着,蒙毅又说了段话:陛下要杀我,请给我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这个理由,我不能接受。(非敢饰辞以避死也,为羞累先主之名,原大夫为虑焉,使臣得死情实。)

蒙毅精通律法,又摆出一个观点:刑不上大夫。(且夫顺成全者,道之所贵也;刑杀者,道之所卒也。)

蒙毅不愧是有学问的人,引经据典,滔滔不绝,列举了几个人物:秦穆公用良臣殉葬,秦昭襄王杀武安君白起,楚平王杀伍奢,吴王杀伍子胥。

蒙毅用这四位君王,杀良臣,就是为了表达一个意思:君王不能任性而为,杀良臣,会留下千古骂名。秦二世不怕留下千古骂名,那就杀了我吧!

蒙毅本以为,这番义正言辞的话,能够唤醒秦二世,保住一条命。结果,曲宫这个人,当做没听见,说了一句话:陛下之意,不可违。

蒙毅落得一个凄惨的结局:被强杀。

所以,在霸道、昏聩的君主面前,很多东西是没用的。只要他一句话,就能要你死。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宁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小人一句话,就会断送了你的命。

蒙毅死了,接下来,轮到蒙恬。

蒙毅手中无兵,可以强杀。但,蒙恬在长城军团有很高的声望,强杀,会引发北疆动乱。

秦二世派了一个人,前去问罪蒙恬。这个使者的名字,没有被记录。也许,这位使者是个大人物,被抹去了名字。毕竟,做这种事,是会留下骂名。

秦二世强杀蒙毅,派出的使者是御使大夫曲宫。要杀蒙恬,派出的级别绝对不会太低。使者来到蒙恬被囚禁地方阳周,直截了当说了一句话:奉陛下之命,前来杀你。

扶苏自刎,蒙恬也应该自裁。但,他不想死得稀里糊涂,他要向秦始皇申诉。蒙恬不自裁,也有底牌,那就是身后有三十万将士,是军中大佬。

他不想死,没人敢逼迫。

蒙恬没有得到秦始皇的召见,得到的是秦始皇的死讯。紧接着,公子胡亥继位,成为秦二世。蒙恬不知道弟弟蒙毅被囚禁代,也不知道蒙毅被强杀的事。他更没想到,秦二世继位后要杀了他。君要臣死,总要给个理由吧!

“陛下,为何容不下我。”使者逼蒙恬自杀,蒙恬不肯,声辩说要见秦二世。

使者应该与蒙恬相识,说了一句,“您的罪过太多了。(君之过多矣!)”

蒙恬看着使者,示意对方说出他的罪。

使者告诉蒙恬一个消息,“你弟弟犯了大罪,已经被诛杀,也连累到你。(卿弟毅有大罪,法及内史。)”

蒙恬闻言,悲愤地说了一段话:从我的祖先到后代子孙,为秦国累积大功,建立威信,已经三代了。蒙毅有何罪,为何被诛,又如何牵累到我!(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於秦三世矣。)

然后,蒙恬清醒过来,其弟被诛,这是秦二世身边有奸臣,他要为弟弟报仇,又说了一段话:我手中掌控三十多万军力,即使我被囚禁,我的势力足够叛乱。(今臣将兵三十馀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

这句话,彰显了蒙恬是有用的人。只要秦二世一声令下,蒙恬就能率领长城军团,杀进咸阳,清君侧。

蒙恬又说了他没有这样做的原因:坚守节义,不敢辱没祖宗的教诲,不敢忘掉先主的恩宠。(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

这些话传到使者耳中是什么看法:蒙恬是个危险的人物,不能让他活着。

蒙恬不知使者所想,又举了一个例子:周成王和周公旦的故事。

借助这个故事,蒙恬是想清君侧,匡正朝纲,助秦二世,治理天下。蒙恬忘了,他不是周公旦,在朝内没有足够的威信,也得不到大臣的支持,连说话的人都没有。秦二世也不是周成王,听不进去臣子的话。蒙恬说了那么多话,误以为事情有转机,他能活下去,继续效忠大秦王朝。使者说了这样的话,让他的梦破碎了。

“陛下派我前来,是杀你。你的话,我不敢转告陛下。(臣受诏行法於将军,不敢以将军言闻於上也。)”

蒙恬得到这样的问答,还是竭力保持将者的风范和气度,喟然长叹:“我有何错,陛下,要杀我。(我何罪於天,无过而死乎?)”

使者看着蒙恬,不说话。的确,蒙恬是没罪。但,他活着,就是威胁大秦不稳定的因素。再者,使者来阳周,不是为蒙恬开罪,与他聊天。而是前来执行秦二世的命令,处死他。

君要臣死,你就要死。无论,你有没过错,都得死。

使者也不多说,命人备好毒药,示意蒙恬赶紧上路,他好回去交差。

蒙恬见难逃一死,心彻底凉了。一个人临死前,总会反省过去自己的一生。蒙恬一生对大秦无过,但,愧对百姓,尤其是山东六国的百姓。

蒙恬在临死前,说了这样一段话:我的罪过本来该当死罪啊。起自临洮接连到辽东,筑长城、挖壕沟一万余里,这中间能没有截断大地脉络的地方吗?这就是我的罪过。(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巉万馀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

也就是说,蒙恬认为他的罪过是挖断了龙脉。

蒙恬临死前,发出这样的声音。武安君白起临死前,也说出过这样的话:我做了什么事,落得这个地步!是啊!我本该死啊!我以欺诈之术坑杀赵降卒数十万,这就是我的死罪。(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阬之,是足以死。”)

白起自刎而死,蒙恬服药自尽。谁能想到,秦国两位名将,都落得如此凄惨的场景。

然,蒙毅、蒙恬的死,只不过是开幕。大秦,还有更多的人,被杀。这场杀戮,让大秦乱得彻底。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