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萧太后听政

萧绰看着韩德让,心生厌恶,正想假意奉承几句,心腹婢女赶来低语几句,萧绰大惊失色,瞬间恢复正常,淡定站起身说道:“各位大人,准备新君即位”。

三人闻言稍感诧异,韩德让心9中早于乐开了花,耶律贤死了,萧绰是我的了,想罢急忙说道:“臣遵命”。说完转身向外走去。

耶律休哥二人对视一眼,也告退出去准备。

一个时辰后,契丹皇帐,萧绰一身缟素领着年幼的耶律隆绪上座。

俗话说男要俏一身皂,女要俏一身孝,韩德让看见萧绰素衣素服,玲珑身段尽显,眼放精光,跪倒振声说道:“臣,参见陛下”。

耶律休哥、耶律斜轸、萧挞凛、韩匡嗣等萧绰亲信跟着跪倒高呼:“参加陛下”。

萧绰看着众人,心下安稳许多,收起悲色说道:“先皇驾崩,遗昭诏耶律隆绪即位,小儿年幼,本宫听政,望各位大人尽心尽力辅助皇上,效忠大辽”。

契丹众大臣见有先帝遗诏,又有这么多位高权重的大臣俯首称臣,便随着跪道:“臣等誓死效忠陛下,效忠大辽”。

萧绰见所有人都承认了耶律隆绪的皇帝之位,心中大定,便说道:“陛下年幼,耶律休哥、耶律斜轸、韩德让为辅政大臣”。

三人跪地谢恩,豪言壮语不绝于耳,只有韩德让说的最简单,心里却最邪恶。

萧绰又对所有大臣进行封赏一番,便下令道:“先皇驾崩,宋国分兵两路来犯,值此国难之时,当同仇敌忾,其心协力击退宋军,七日后陛下和本宫亲自南京,以壮大辽军心”。

耶律贤虽然死了,但是大辽依旧安稳,制订了详细的计划御敌,并没有像赵德芳等人想的那样,趁乱出兵以夺回燕云十六州。

曹彬、党进二人已拿下应州,而且没费一兵一卒。

“曹都督,想必契丹已经放弃燕云十六州了,不如咱们一路向东打过去,与杨都督汇合吧”,党进兴奋的说道。

曹彬闻言沉吟道:“从朔州开始,基本没遇到像样的抵抗,也不见辽军的支援和反扑,杨都督那边也是如此,如果不是契丹遇到变故,那便是另有计策,所以诱我军深入”。

党进刚要说话,曹彬打断说道:“况且杨都督为招讨使,令你我二人依军令行事,不可莽撞啊”。

党进性格急躁,听完曹彬的话便说道:“万一杨都督优柔寡断,军令传递又费时,贻误战机怎么办?不如我先率军前去云州,曹都督在后接应”。

曹彬听完直摇头说道:“党都督切莫私自行事,一切听杨都督军令行事”。

党进不以为然,杨业军令没到,曹彬又不让私自行动,急的好像热锅上的蚂蚁,坐也不是,站也不是。

正在此时,杨业军令到了。

“什么?加强应州、朔州防御,不打了?”党进听完军令暴跳如雷,心里骂了杨业无数遍,嘴上却没有直言。

曹彬笑道:“党都督,依军令行事”。

说完笑呵呵的走出去,曹彬初看军令也是大吃一惊,但详细琢磨一番便理解杨业的意思。

即使耶律贤死了,依契丹的军力,即使己方有火器,也不至于吓的契丹弃城而逃,己方两路大军都很顺利,所以必有诈无疑了。

折御卿在应州城外驻扎了半月,友军没见着,敌军更没见着,甚至怀疑姐夫是不是把自己忘了,军令及时的到了。

折御卿看完军令,垂头丧气的率军向应州进发,心道还以为姐夫派自己来此是截断契丹援军,结果白白野炊了半个月。

赵德芳在莫州待了四天,度日如年,终于盼来了杨业的军令。

“义父这是什么意思?让我回继续守莫州?”赵德芳对着刘忠释放着憋了四天的愁闷。

刘忠不语,赵德芳继续说道:“莫州守谁?前后左右都是自己人,契丹兵能飞来?”

杨业已汇合折御勋和杨延昭在岐沟关,此时正在打喷嚏。

“休整一天,明天试探攻击涿州,延昭为先锋,我率中军压后,御勋率军守岐沟,随时准备接应”杨业一边打着喷嚏,一边布置军令。

第二天,杨延昭率军赶至涿州城外,只见城门只有几名契丹守军,门户大开,似还有百姓进进出出。

杨延昭心道,这一路行来,各处关卡要道空无守军,心下不禁疑虑,所以派出五百军士向城门走去。

没想到城门处的契丹兵见有宋军走来,掉头就走了,连城门都不关,附近百姓也如往常一样进进出出。

五百军士顺利进城了,走上到城墙,换了旗帜,杨延昭见此依旧不敢冒进,率主力缓缓走向城门。

及至城门,百姓听说宋军来了,纷纷出来迎接,反倒把杨延昭吓的不轻。

进入城内,杨延昭吩咐安抚百姓,命人飞马回报杨业。

杨业距离杨延昭不过二十里,收到军报,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军情,便率军进了涿州。

懵了,这真是乱拳打死老师傅,杨业纵横沙场半生,没打过这样的仗,两路大军几乎没有损伤,六州尽取,还拿下了数个关口要塞。

思前想后也想不出不对之处,便写好军报,派人送回长安。

长安城,赵匡胤看着日益有所变化的皇城,心情大好。

开封很安稳,长安建的很快,一月时间轻取六州,而且除了党进所部,其余几乎没有伤亡。

想到这,赵匡胤开口道:“燕云十六州,我汉人土地,终于要回来了”。

王仁瞻闻言说道:“官家,北方战事目前趋于稳定,我朝近来建新都,征吐蕃,恐怕财力负担加重啊”。

赵匡胤闻言点点头,王仁瞻说的没错啊,如果北方战事旷日持久,于国于民都是一种负担。

想罢对郭进说道:“依你之见,此次北征胜算如何?”

郭进曾任西山巡检数年,算得上非常了解契丹,所以赵匡胤有此一问。

“陛下,依末将之见,一月间夺回六州,而且大多是弃城,恐怕契丹另有所图啊”。郭进如实说道。

赵匡胤闻言淡淡说道:“最可疑的便是这弃城,但又不见契丹有什么后续动作”。

“末将以为,契丹此举当是收缩兵力固守后方,其余十州皆在桑干河以北,我军如果继续深入,必过桑干河,那么契丹便可在桑干河以北设伏,即使不能全歼,也可重创我军”,郭进沉着说道。

赵匡胤早已看透其中必有诈,所以当即说道:“既然如此你率一万精兵,拿飞狐口,咱们先守住这六州之地”。

郭进闻言大喜,终于有仗可打了,随后便问道:“官家,如果契丹弃守飞狐口呢?”

赵匡胤笑道:“那就固守飞狐口,哪都不要去”。

郭进还未答话,杨业的军报到了。

赵匡胤看过军报大笑说道:“怎样,杨将军已料定飞狐口必无守军,请朝廷派兵取飞狐口”,说完把军报给郭进看。

后者看完说道:“杨都督果然世之名将,早已看透契丹诡计,末将前去守住飞狐,我军固守六州及各处关口要塞,不再深入,即使契丹十面埋伏,也徒劳无功了”。

赵匡胤闻言大笑,说道:“不止如此啊,我军精锐已出四军,但却牢牢守住宋辽边境各处要塞,契丹陈兵桑干河设埋伏徒增军费不说,六州已被我大宋攥在手里了”。

随即下令说道:“命李继隆、田重进、沈义伦各率军五千北上,分别整合北方各节度使、厢兵、藩兵,如遇违抗,立斩无赦”。

郭进大惊失色,心道北方节度使众多且手握重兵,总兵力岂止十万。

赵匡胤看出郭进心思,低声说道:“燕云十六州在契丹之手时,尚需他们守土卫边,如今曹彬等人镇守六州,将边境向北推进,那便不需要这些节度使了,况且长安精锐尽出,他们在中间,我不放心”。

郭进闻言明白了赵匡胤的用意,心道:官家素来注重兵权,之前建立五军都督府为的就是整顿天下兵马,如今北方众节度使确实没有必要存在,但是毕竟手握重兵,此时正是好时机收拢兵权。

想罢,郭进正色说道:“陛下英明,五军都督府名为天下兵马统领,实际只掌原十万禁军,如今六州之地在手,于内于外,他们都该交出兵权了”。

赵匡胤闻言大笑,说道:“是啊,拥兵自重始终不是将帅该做之事”。

郭进闻言当即施礼说道:“末将并无此意”。

没等郭进说完,赵匡胤拉起他笑着说道:“你慌什么?一点都督的样子都没有,我信任你,如同信任双手一般”。

郭进闻言瞬间眼泪在眶,沉声说道:“末将誓死效忠陛下,效忠大宋”。

赵匡胤闻言大笑着走回行宫,正如赵匡胤所言,五军都督府非亲信怎能任命?只是郭进觉得整合北方诸节度使的手段过于很辣而已。

就在赵德芳在莫州快闷死的时候,萧绰的信到了。

看过信,赵德芳陷入沉思,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女人,未满三十丧夫,幼子继位,朝堂听政,能令群臣甘心辅政。

“萧绰,燕燕,我倒要看看你如何飞出围笼”。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