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一年

时光荏苒,转眼间距离萧漠称王已经过去了一年的时间。这一年里,荒国基本上大力的发展内政,拼命的招揽人才,将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民生和经济上。当然,荒国的其他产业也没有落下。至少现在荒国的各级机构勉强做到了一人一个职位了,再也不用向之前那样兼职了。

得益于勘探人才的增多,荒国又在云雾寨的附近发现了一座大型的金矿。现在荒国已经组织了人手疯狂的开采那些金矿,将其源源不断地运到王城,最后变成一枚枚的金币。而荒国的银行也开到了县城一级,荒国国内基本上已经完成了货币的统一工作。

其实兑换货币对于荒国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好处的,在兑换的工作中,荒国将那些劣币回收重铸,等于是净化了一次荒国的货币市场。而且荒国的货币因为制作精美且耐磨,也是很受周边势力的欢迎的。

而通过贸易等手段,荒国现如今也获得了大量的农作物品种。基本上已经与后世的农作物种类相差不大,其中最让萧漠兴奋的莫过于土豆和红薯的发现。尽管这两种农作物因为未知的原因口感有点差,但是其产量非常的高。

荒国这一年试种了一下,直接收获亩产上万斤。说实话,这个数据一出来,整个荒国的朝堂都觉得有人在谎报数据。但是直到确认了之后,朝堂内的大佬们都疯了。尽管这个数据是建立在一次的情况下,但是就算有差别也是差不了太多的。

这土豆和红薯对于荒国来说太过重要了,重要到一下朝,许多大佬就前去询问这两种作物的种子买卖的问题了。在尚武大陆,现在还没有哪个人觉得自己家的粮食太多的。除了粮食作物之外,大量的瓜果蔬菜也被人在野外发现并且种植。

还有便是荒国这一年也驯化并饲养了不少种类的野兽,像猪狗鸡鸭这种的普通禽畜,荒国已经开始大规模的推广。除了羊肉之外,荒国民众此时的食谱上肉类也多了许多。现如今的荒国至少在食物的问题上一时半会儿是不用太过纠结了。

除此之外,荒国也发现了几处天然的矿产,其中煤矿、铁矿和铜矿的数量居多,也再一次发现了暗钢矿。这样一来,荒国的各种矿产一时半会儿是不会缺少了。

在海边,荒国设置了多个大盐场,通过海水晒盐的方式荒国源源不断地收获着大量的海盐。这些盐最后会被加工成精盐和粗盐两种,分别供应不同的人群的日常用盐。同时,这些盐也被销售出去,为荒国赚取着巨大的利益。

萧漠没打算把盐场放出去,一来是这东西暴利,还是掌握在朝廷的手里更好一点。二来是食盐属于日常用品中最为重要的一味调味品,通过食盐可以和一些个势力达成非常重要的贸易协议,甚至是通过食盐控制对方。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荒国也没有荒废军事。光是镇海舰荒国就已经制造了二十艘,黄龙舰更是增加了三百艘。现在荒国的舰队拥有了二十艘镇海舰以及五

(本章未完,请翻页)

百艘黄龙舰。镇海舰体长二百米,其上经过荒国工匠的改造,安装了八十架八牛弩,配备了不计其数的弓弩箭矢。而且经过改造,镇海舰的动力来源可以是风力,也可以是人力,更加的灵活。

而黄龙战舰是荒国改良过的,体长一百米,每一艘黄龙舰上都配备了五十架八牛弩,同时也配备了许多的弓弩箭矢。黄龙舰也是可以依靠风力或是人力驱动的战舰,其速度比镇海舰要快上不少。

本来黄龙舰的前端是平头的,经过改造后,现在变成了尖头的,更加的适合海上航行。荒国早期的黄龙舰都已经淘汰掉了,为了回本,萧漠直接下令拆掉了黄龙舰上的武器,然后挂在了功勋殿明码标价的卖了出去,这也是荒国的黄龙舰数量没有变化的原因。

还别说,真有许多人前来购买。这些人都是商人,受到萧漠对于海上的影响,一些商人认为萧漠说的海上资源比陆地还要丰富的理论是对的,所以出资购买黄龙舰,想要去海上闯一闯,开辟新的商路。

除了镇海舰和黄龙舰,荒国的战马数量也大大增长。获得了北方的几处马场之后,荒国便不断地通过杂交的手段改良马种。通过不断的试验,荒国终于找到了几种相对有培养价值的战马马种。也就开始了大力培育,现如今已经获得了三十万匹的战马。

还有便是荒国的武器盔甲储备,荒国逐步淘汰一些其他势力的杂乱装备之后,现在已经囤积了五十万套的武器装备,足够一次装备五十万士卒的。当然,这也跟萧漠并未下令全力打造武器装备有关,否则其数量还能翻一倍。

荒国每一支军团的数量,也上调到了六万,十五支军团,荒国一下子有了九十万的兵力。九十万荒国士卒,都要求修炼了第一幅荒图。他们此时的身体素质要超出之前许多,有些进步得比较快的士卒,现如今已经触碰到了瓶颈的状态。这其中,尤以高长恭等高级将领最为明显。

但是,他们都很识趣地没有向萧漠要下一阶段的修炼法。毕竟这一幅图能够让他们的实力提升到这个层次,那已经是天大的恩惠了,再去过多要求那就不应该了。萧漠暂时也没打算传下第二幅荒图,第一幅是免费的,之后的就需要功勋来换了。

不光如此,荒国还将探索的触角向着四周发散。得益于荒国的镇海舰,现如今越过南边的黄河之后发现了宋王国。这是一个非常有钱,军事实力落后,同时文人和强盗也非常多的一个国家。说实在的,如果不是派出的商队带回来的消息都是这么说的话,萧漠恐怕还不敢相信。

一个国家从村子到王国阶段是多么的艰辛萧漠是一清二楚,若非自己运气还算可以,没有遇到无力抵抗的敌人,恐怕荒国也不会发展到这个阶段。尽管荒国的内部算不上一片清明,但是也不至于像宋国这种的强盗多如牛毛啊。

还有就是宋国的军事实力,难道真的就那么弱小吗?竟然连一些盗匪都处理不了。军事实力如此弱小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宋国,究竟是如何发展到现在的?这是一个值得细查的问题。萧漠决定,等暗影殿那边将宋国探查完毕之后再考虑进攻宋国的问题。

但是经过荒国的商队的接触,这宋国对于荒国的商品并不是很感兴趣,因为荒国有的宋国也有。在两个国家的商业贸易中,荒国竟然处于贸易逆差。这一下子可就不太好了,所以萧漠也就停止了再和宋国的商业交往。

转而希望能够从宋国招揽一批不得志的文人来荒国,可惜的是,宋国的君主赵匡胤持无所谓的态度,而宋国的文人也并不信任荒国,只有极少数在宋国待不下去的文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前往了荒国。

而在荒国的西部,荒国暗影殿的探子也将唐国的部分情报搞到了手,甚至唐国西边的秦国的情报也获得了一些。可以说,若是没有秦国进攻唐国,那么荒国这一年也不会这么的平静。秦国是一个极为强盛的王国,正在四处征伐,而唐国这个新晋的王国自然是秦国的进攻目标。

不过情报显示,秦国与唐国的战争才刚刚开始,可能还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这一段时间也刚好是荒国最佳的发展时间。而且荒国也可以在秦国和唐国的战争结束后伺机而动,看看可不可以从中谋利。

荒国的北部此时也崛起了一个强大的国家——辽王国。这是由雄主耶律阿保机所建立的一个国家,从经济来看,这个国家很穷,而从军事实力来看,这个国家很强大,常备武装力量竟然上百万,比荒国还要多出十万人。

当然,辽国此时也没有对荒国表现出敌意,所以荒国一方也就乐得与辽国保持和平的局面。荒国的食盐、纸张等物品源源不断地销往辽国,而辽国的烈酒、良马、皮毛等物品,也持续地被带回荒国。

这一年中,荒国还逐步地调整了各种的政策,使之更加的符合荒国的现状。荒国上下现在的状况那是焕然一新,无论是哪个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而且经过一系列的磨合,荒国此时已经如同一台上满发条的机器,需要再次开动起来。

这一年,荒国对于周边已经收集到了足够的情报。黄河对于荒国来说是一道天然的屏障,但是荒国的地理位置是处于黄河的下游,若是上游有势力可以制造大船的话,那么这黄河的屏障作用便会无限制的削弱。

所以,荒国需要扩张,最好是能够沿着黄河扩张,将黄河上游某个险隘拿下,这样一来,黄河才算得上真正的屏障。在经过各种的数据比对和分析之后,唐国的野马滩是最好的地方。这意味着荒国需要进攻唐国,甚至有可能会与秦国对上。

进攻唐国好说,与秦国对上的后果就未知了。原因是暂时没有秦国更加详细的情报,无法判断秦国的实力如何。不过看秦国打唐国都那么吃力的样子,恐怕也是和唐国不分伯仲。就算是强,估计也不会强到哪里去。

朝堂上的大佬们一番争论之后,荒国高层终于决定进攻唐国,时间就在一个月之后。

(本章完)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