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防范鞑子再犯边界

但朱国罡相信,经过这场战争,蒙古骑兵不敢到处骚扰。

因为蒙古骑兵,兵力有限,此时此刻正四散奔逃,其将士很短的时间内,无法收拢整顿兵马,这将使这些蒙古骑兵,只能退回去。

其实和朱国罡的预言差不多,固始看着兵马四散奔逃之后,很明智的也跟着后退。

后来固始开始整顿兵马,准备找机会再战,经过一次整风,他帐下只剩三千人。

事实上蒙古部族这次进攻大明,来犯马的马足足有一万五千人,朱国罡这一战斩杀不到三千人,并没有杀伤那么多。

这些失踪的近一万人,本身就是从各处部落中抽调来的,他们见固始兵败北,自然是无心再战,四散奔逃。

而且固始收拢的三千人马,基本上都是本部的亲信。

和朱国罡这一仗,让固始心中是一万不服,他恨不得带着本部的人马去找朱国罡报仇,不过是理智,让固始放弃这个冲动。

因固始心领神会,他争霸草原,未来就靠自己这三千人,他现在攻打延绥,无论胜负最终也无法以延绥而立足。

于是他就含恨地命令他的三千兵马撤回草原。

固始下令撤兵后,延绥的都督杜文焕就接到探马来的消息,他立即前往朱国枢密电。

朱国罡望着杜文焕,兴高采烈地走到他面前,心中便已有数,笑着望着杜文焕道:

“杜总兵一脸喜色,看来你有好消息要告诉本王啊!”

"让本王猜猜,鞑子是否退兵了?”

杜文焕听着朱国罡的话,急忙拜倒道:

这位王爷英明,不能预料到的是,鞑子退兵了。”

"王爷神机莫测,天下无敌呀末将赞叹!"

这句话是真的,杜文焕真的没想到,朱国罡开城迎敌,最后竟然真能,以五千不到的兵马,击退一万多人的蒙古骑兵。

对杜文焕来说,这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在杜文焕眼中,朱国罡望着杜文焕,知道杜文焕出自真心,却又摆手说:

"杜总兵起来讲话,别夸奖本王了,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

“本王岂敢居功!”

"幸亏击退了这些鞑子的骑兵,否则不认识这些鞑子,也欺辱我多少大明子民。”

杜文焕听着朱国罡的话,起身抱拳道:

"王爷,仁慈天下,敬仰末将,大明有王爷真是万民之福呀!"

听到杜文焕的赞美,朱国罡微微摇头道:

“杜总兵假赞了,本王就是做该做的事!”

“鞑靼骑兵已撤退,城中该整修,该布防的事,总兵还得多用心啊!”

杜文焕听着朱国罡的话,连忙躬身施礼:

"请殿下放心,此乃末将分内之事,末将自当用心尽力!”

此时,朱国罡对杜文焕的态度,非常满意,他对杜文焕的话说完后,便微微张开了嘴,接着说:

"噢对,还有一件事呢,延绥是九边之一的军事重镇,仅用五千人的兵力,当然是不行的!”

"你们急速禀报朝廷,先从陕西、山西两地都指挥使司,抽马补充!"

"要防鞑子整军再犯边界!"

此时的杜文焕对朱国罡,是十分敬佩的,朱国罡的话,他现在是奉如神谕了,因此在朱文焕的话中,他的话是:“恭敬”。

"末将领命,末将此上奏朝廷!"

茱丽叶闻言点了点头,便开口说:

"杜总兵,鞑子退兵这件事本王知道了,你且下去忙你的事吧!"

杜文焕听着朱国罡的话,急急忙忙往后退几步道:

“末将告退!”接着,杜文焕转过身离开朱国罡的房间。

看到杜文焕背影,朱国罡心里暗暗道:

"这位杜文焕,心中有个格局,就是能力稍差一点,如果再加磨练,也许将来会成为大将!”

茱丽叶就这样想着,然后又轻轻摇摇头。

茱丽叶之所以摇头,是因为他手中有召唤系统的存在,没有心情和时间去磨砺杜文焕。

所以对于杜文焕未来的成长,朱国罡只能随波逐流。

然而朱国罡对杜文焕,放任自流的态度,前提是朱国罡知道,杜文焕守着延绥,不会出现什么大疏忽,不会出现什么大错。

蒙古骑兵被打败后,一晃过了三个多月,眼看就要到天启元年岁末了。

茱莉亚在陕西,也是难得的迎来了短暂的修整期,当然这期间他派出的四名将帅,还在各府县进行招兵。

有了朱国罡的土地奖赏、当兵吃粮不挨饿的思想传播,各府县征兵的开展异常顺利。

值得一提的是,朱国罡帐下第一个陷落的特种兵阵营,已经组建好了,编制是五万人,此刻正由高顺进行训练。

这个阵营的军械建造,是由朝廷拨出三千名工匠,到延绥去建造。

所需物资,是由朱国罡从辽东军费中抽出来的一部分,还有郑芝龙船队的海上收入。

由于上一次广宁失守,辽东兵马损失殆尽,但辽东军费朝廷并没有克扣,而是按照之前发放的,朱国罡之所以抽走军费。

所以多出了一大块,当然这一情况,是朱国罡上书给他的皇帝大哥,特别申请,因为朱国罡不想,等他在陕西招兵万事,再为军费的事情发愁。

朱由校宠溺朱国罡,那是没有道理可言的,所以这种不正常的表现,明晃晃地吃空饷的事,就发生在兄弟间。

自然,朱国罡心里想的是怎样让大明重新富强起来,他不贪污一分军饷,他只是在朝廷防止征兵之后,卡着军饷的发放而已。

三个月多出的军饷,朱国罡也全部用在了天启步枪和子弹的制造上,以及一些其他军械的制造上,也是将辽东多出这一部分军饷,全部用于天启步枪和子弹的制造。

尽管朱国罡知道自己的大哥,并不会问他这些钱做了什么,但朱国罡却要求自己做到问心无愧。

当一切按部就班地进行时,朱国罡自然是频繁收到,四员中将会传来好消息,在家中有些无所事事的朱国罡,就是这个人,准备去西安府查访民情。

在与延绥总兵杜文焕打了个招呼之后,朱国罡就带领一队护卫去了西安府,西安府是陕西布政使司所在地,是陕西的首府。

茱萸从延绥出发三天后就到了西安府,西安府大小官吏,早就收到朱国罡到西安去的消息。

于是朱国罡刚看见西安城,便看见了陕西的大小官吏,在城门口迎接他。

尽管朱国罡此行并非奉旨钦差,原本这些陕西官员,也没必要去迎接朱国枢,但朱国枢毕竟是亲王,这些陕西的大小官员,自然是不敢怠慢的。

朱国罡到城门前,陕西众官齐拜:

"下官见信王殿下!"茱莉亚马上望着众位陕西官吏,笑着开口说:

"众大人起来,本王这次到陕西,是处理军务,不奉旨钦差,大人们不必多礼!”

朱国罡说着翻身下马,对陕西官吏冷嘲热讽。

正在这时,忽然有一个人从城门窜出来,跪在朱国罡面前,把头朝朱国罡扑过来,叫道:“对不起!”

陕西一大批官员见状,纷纷面沉如水,陕西布政使陶然当即呵斥道:

“哪儿来的刁民,惊了王爷的大驾,来人把本官拖下去,严惩问罪!”

听到陶然的话,朱国罡当即摆起手来打断道:

“陶布政使,他既然在本王面前大呼冤枉,而且要本王问问,再处置也不迟啊!”

朱国罡说着,望向地上跪着的人,朱国罡看着他穿着粗布麻衣、草鞋、瘦小的身体,却有很大的骨头。

虽然整个人没多少肉,但看上去还是相当吓人。

当朱国罡看了他一眼之后,他说:"抬起你的头回答!"

当朱国罡讲完之后,那人就把头抬起来,朱国罡这才发现,跪在地上这个人,原来是个少年郎,只见这个人,浓眉大眼,眼睛一亮,他就抬起头来。

茱丽叶看着这孩子,略带好奇地问道:“你是谁,家在哪里啊?为什么在本王面前大叫一声?你且说与本王听!"

这名少年抬头望着朱国罡,听了朱国罡的话,便开口说:

“小人物名叫朱鸿基,家中世居陕西米脂朱继迁寨,小人物要向同乡举人艾诏!”

这句话叫做朱鸿基,朱国罡却是听不到,脑子里是一阵轰鸣。

茱丽叶太了解这个米脂的朱鸿基是谁了,他就是明史中记载的,后来推翻大明政权,逼迫崇祯自杀自杀,大名鼎鼎的闯王。

在听到朱自成的自我介绍之后,朱国罡首先想到的是,不管这位朱自成冤枉,先把他干掉,免得自己重蹈史书记载的覆辙。

茱丽叶想了一想,便开口说:

"来人,将这人给本王拉下去…先关起来,本王以后进城后要细问一问!”

茱丽叶说了半晌,改变了主意,并不是心软想让朱自成放手一搏,朱国成是心肠在软,也不会放过,这个未来有可能颠覆大明的未来。

由于当着陕西官吏的面,他无法这样草菅人命,于是朱国罡忽然改口,这样会有伤他在陕西的名声。

名气这件事似乎无关紧要,朱国罡平时也不怎么在意。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