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朱国罡看出了吴3桂的反骨

韦小宝说着,没有理会那几个人的恐惧表情,立刻喝道:

"来人,将这四个乱党,给本官送来锦衣卫的诏狱,本官要亲自审问他们,看看他们还能不能有别的帮派!"

在韦小宝的呵斥下,锦衣卫穿着飞鱼服,腰跨绣春刀,便走进来,瞬间将四人抢走。

这几个锦衣卫,本来就是韦小宝,为了保护朱国罡的安全暗中埋伏,于是在他一声令下,便将四人带走。

在四人被带走后,韦小宝也随后离开了酒店。

在韦小宝离开后,整个客栈都炸开了,可把锅炸开了,大家都看见了,锦衣卫抓走了四个人,便相互交谈,打听其中的细节。

离朱国罡那一桌,较近的食客,说出了韦小宝的锦衣卫都指挥的身份,随着韦小宝的身份,他的身份越来越接近,朱国罡的身份越来越接近,而韦小宝的身份也越来越接近。

说到底能够让堂堂锦衣卫都指挥使,唯唯诺诺地跟在后面,做了跟班整个大明除了朱国玺这个信王之外,没有第二人。

此外,刚刚坐下的朱国罡身边的食客,都听见朱国罡刚刚自称本王,所以在众人的交谈中,朱国罡也是一位大名。

旅店老板在了解到,刚才朱国罡来到旅店后,立即进行了大肆宣传,说信王殿下,来了朋友家,看望了客栈里的同学。

这一宣传活动,让所有进入京赶考的学子们,对于朋友家的来客,都希望他们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到朱国罡,争取到那一次机会。

然而这些人却再也没有等到朱国罡,前来客栈的客人,反而让客栈老板大赚一笔。

对这样的小商贾来说,利用他的出现,进行敛财,朱国罡自然是无暇顾及,况且他也确实到过客栈,而且他也确实到过客栈,没有错。

事后朱国罡得知此事后,也的确一笑而过,只说了一句,朋来店老板是个会经商的人,便不再多说了。

当朱国罡离开朋来客栈之后,他那微服私访的情绪,完全被破坏,索性也不再停留在外面,回到了王府。

对于刚才撞到他的那四个年轻人,朱国罡没有再去质问,因为他知道,这四个人落到了韦小宝的手里,绝对不会过得太舒服,既然韦小宝能让几个人来一次又一次,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这小插曲朱国罡微服私访,没有影响,这次恩科的进行。

天启五年五月底,恩科如期而至,这一次恩科不像以前那样,没有对学子进行搜身检查,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这件事是因为这件事。

茱丽叶之所以会,定这样的规定,是因为他所出的考题,任何夹带小抄之类的作弊,根本就行不通,完全要看应考学生的能力,才能决定是否参加考试。

于是,朱国罡便取消了搜身这一无用的消解,让学生在考试中,不会因为进门时,过于严厉的审查,而晕场。

这次不同寻常的科考,由于朱国罡许多细节的准备,得以顺利进行,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集团,并没有意识到,朱国罡的这次科考,是一次难得的没有从中破坏。

然而这些人,却在不断地鼓动天下的读书人,对朱国枢口伐笔诛,魏忠贤之所以会采用,这是一种迂回的手段,给朱国罡造成了麻烦。

正是因为,上次朱国罡的军队围攻紫禁城,他实在害怕,他很怕正面与朱国罡硬钢,再一次将朱国罡引向紫禁城。

因为阉党的迂回策略,这次科举,得以顺利结束,作为这次科举的主要考官,朱国罡在科举结束后,对于行测和申论,很难有确切的标准答案。

所以朱国罡必须亲自阅卷,从中挑选出有用的人才。

当然朱国罡也没有亲自去看,他给出了关键字,凡是卷子里,出现重点词的都是再呈送给他,其余的他不作评判,当然,那些他没有看过卷子的,那些学生当然是落榜之列。

即使如此,朱国罡本人判案的案卷,也已达百余卷之多,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放榜,朱国罡的这一段时间,就是朱国罡自己判案的案卷,也已达数百卷之多。

尽管如此,令朱国罡颇有些失望的是,这些呈送的卷子中,多数人的看法,过于迂腐,并不是他想要的才行。

正当他对这些,呈交的卷子感到非常失望时,一篇论信王平让他看到了,首先看到的是他自己,是一个非常失望的人,他看到这个标题后,首先想到的是他自己,这是一个非常失望的时刻,一篇论信王平让他感到非常失望。

与此同时,朱国罡也觉得这个人太大胆了,因为这一次平辽事件,是他亲历所为,其中的细节,他自己也清楚得很,这人根本就不知道,就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即使是很少的一次,也会有一些偏差,甚至连一次都不知道。

怀着好奇的心,朱国罡把这份试卷,继续看下去,结果越看越吃惊。

正如这本书所述,无论对辽东、甘肃的双向移民,还是对朱国罡几次征战,都有详尽的剖析,让朱国枢最后看完后,不禁拍案叫绝。

然而朱国罡也对这份答卷,深深的怀疑,他对辽的政策,外地人都知道,只有双向移民,以及开十得一的开垦政策。

关于几次征兵,不是朱国罡的军队成员,根本不知道其中的细节,这个人竟然能够,如数家珍,这不能不让朱国罡感到好奇。

茱丽叶抱着这种好奇的心理,私开了卷封,察看了他的名字,这一看,不禁让朱国罡吃惊,因为这卷卷内,正写着锦州吴三桂的字样。

事实上,吴三桂祖籍是江南高邮,是产鸭蛋的那个地方,不过由于他父亲是锦州总兵,所以他的家人都会在这里写下他的名字,所以他才会在这个卷子上写下他的名字。

古时候的科举制,不仅要写名,还要写籍贯,这其实是杜绝、出现重名的一种方法,而且也有选材的意思,各地之便均用。

在明末清初,朱国罡是一个流浪者、吴三桂的大名,那是一次响彻耳的响彻耳。

茱丽叶看着吴三桂这份试卷,好久没有开口,毕竟吴三桂在历史上名声并不太好,人们也都说他是明末第一大汉奸。

但朱国罡自己却很清楚,不言而喻,吴三桂镇守山海关,十多年后金寸步未进,这一战功可见一斑。

再者吴三桂是在崇祯帝死后,无可奈何地降清了,这其实是一种无奈,因为此时的南明,正顾着自己逃命,又是个无助的人。

在吴三桂之前,有清军,后有朱自成的大顺政权,如果不想无谓的死亡,那他只能选择一方投靠,说其变节,也是无奈之举。

茱丽叶想了这些,立刻一拍桌子说:"他就是他,谁爱谁,本王相信你的忠诚!"

茱丽叶这番话出口,立刻圈点了吴三桂,这次科举的首位状元,就是这个明末的武进士,因为朱三桂的出现,成为文状元,从这里可以看出,吴三桂是个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

接着朱国罡再次圈点,有几个可堪的学子,不过这几个人,却没有吴三桂的文章,让朱国罡如此心动。

随时间流逝,就到了发布时间,放榜之后,这些大人物自然是要向,朱国罡这个主考人,谢恩的。

这些人被朱国罡在信王府前厅接见,朱国罡勉励了这些人,之后又让他们回去,在这些人施礼的时候,朱国罡又说:

"新状元,留着吧,本王有事问你!"

许多学生闻言,都用羡慕嫉妒恨的眼神,望着吴三桂,不过此刻吴三桂心里非常忐忑不安,他知道自己写的申论是什么,他生怕引起信王的不满,并对整个家族感到非常不安。

茱丽叶喊吴三桂,这才细细地打量起吴三桂,只见吴三桂长相清秀,五官周正,身材魁梧,看什么绝世美男子,这才细细端详,看她的容貌和容貌。

茱丽叶对吴三桂的第一印象非常好,心里暗暗道:

“这样仪表堂堂的人怎会是大汉奸?又让本王,试一试!"

茱丽叶想到这一点,便开口问吴三桂道:

"本王见过您论本王的平辽策,写得很好,看来您了解辽东的情况,您看您的籍贯也在锦州,您所写的与您有关的史实,您所写的我您的情况十分了解!"

吴三桂听朱国罡的话,连忙躬身施礼:“回禀殿下,建虏之人实为豺狼!”

"他多次冒犯我大明攻占我的土地,杀我的同胞,学生恨不能杀掉他们绝后患!”

茱丽叶看着吴三桂,脸涨红了,说的义愤填膺,不由得微微点头,心里暗道:

“不过现在看来,吴三桂对建虏没有什麽好感,而且言辞中也包含了这一拳拳的爱国之心。"

“看起来吴三桂此人,与本王分析得不错,不是天生的汉奸,而不是迫于无奈,我早就说过我们千万不能低头,这个家伙天生反骨,如果不去早早的防范这家伙那肯定会后患无穷!"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