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赠尔两从者

“经书取来,妙用无穷,心想事成。”

唐皇递出梯子,观音也跟着下了,并没有跟其他佛道一样,大吹特吹。

只是抛出了这样万金油的三句话。

但在众人眼中,观音菩萨已经是回答了陛下了。

也就是说,连观音到了这种场合,都得配合着一二,说出自身经书对于大唐的作用来。

唐皇只是普通人类啊,这种气场……

大家对于朝廷的力量,又再次刷新了三观。

“好,既然菩萨说有如此经书三藏,朕倒有点好奇,是怎样的经书。”

“既然如此,那经书在何处?朕即刻派人去将它们取来。”

李元演技附身,兴致勃勃,就要派人去取真经。

观音闻言,心下总算一松,望了眼身旁童子,那童子就站出来,张口念道:

“礼上大唐君,西方有妙文。程途十万八千里,大乘进殷勤。

此经回上国,能妙用无穷。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

他的声音清朗,回荡天地,这已经是施展妙法的结果,显露神圣威力。

全场的人都被他们所吸引,这时,一片静默,没人敢在此时说话打扰。

李元听完这话,拍手称赞,道:“好个观音的童子,也是不同凡响。”

说完,他当即下令:“且收胜会,待我差人取得大乘经来,再秉丹诚,重修善果。”

众官无不遵依,侍女太监们收拾现场,各家人士依次离去。

只有佛门在李元的命令下,留在原地,等待诏令。

待周围清场,李元着人问曰:“谁肯领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经?”

玄奘闻言,闪身出来,立于众僧之前,上前施礼道:“贫僧不才,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祈保我王江山永固。”

李元点头,问道:“法师果能尽此忠贤,不怕程途遥远,跋涉山川,于西天无穷远处取得真经回来?”

玄奘面上一派诚心,双手合十,真挚说道:“贫僧若敢蒙天恩眷顾,被派往西天拜佛求经,定要捐躯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经,即死也不敢回国,永堕沉沦地狱。”

闻言,李元哈哈大笑:“倒也不必,取得回来更好,取不回来,那就算了,何必堕什么沉沦地狱呢?”

地狱那地方,他也去过,不过如此,玄奘这种僧门首席人才,取不到经又如何,留下来统领众僧,为他效劳不好吗?

特别是之前玄奘所说,要带领众僧为他降妖除魔,可是深得他心。

至于经书,不取也罢,有什么关系?

两人几番谈话,玄奘自然又是再三表明,自己要取回真经的强烈决心。

李元表示赞赏,顺口遵循原著,将其赐名三藏,随即遣退众僧,下命回銮,待选良利日辰,发牒出行。

次早早朝,李元命人写了取经文牒,盖上通行宝印,做取经前的准备。

玄奘来见,李元将其宣上宝殿,赐予通关文牒,又命人取出袈裟和禅杖,紫金钵盂,道:“玄奘,今日是出行吉日,这袈裟和禅杖乃是朕从观音处买来,朕又有一个紫金钵盂,送你途中化斋而用。

此外,再选两个识路的从者,良马一匹,送为远行脚力,你可就此行程。”

说完,李元一声令下,便从屋外走进两个人来,一老一少,老者面色坚毅沉稳,身着戎装。

少者身形清朗,面色和煦,身上有着淡淡莲香。

他身上背着把雕着银龙的宝剑,剑身宽厚,形容不俗。

“这两人,长者命程当,乃军中百夫长,这些年随军征战南北,颇识远路,可为你开路。这青年……”

殿上的李元望向那青年人的眼睛,两人的目光在空中相遇。

青年微微一笑,眨了眨眼。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