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取经之始

“此人名为李元,乃杂学一派,本领不凡,可消灾解厄,玄奘,你有任何事情,都可以询问于他。”

唐皇向玄奘介绍,含笑说道。

听到这话,玄奘面色有些讶异,望向那名为李元的青年。

他乃佛门魁首,不是那听不懂话的佛痴,许多话,只是他想不想听懂而已。

陛下这话,便非常不一般。

任何事情,都可以询问于他?

询问,而不是驱使?

按正常来说,这两名从者,乃乃他所用,身为杂役才是,这如今这两人,一人开路兼保护他,倒也罢了,另外一名,似乎要成为他的智囊?

但玄奘觉得,取经一行人中,身为智囊作为开路者,应该是他自己才对。

他心里惊异,但没有多说,只道:“贫僧谢过陛下。”

“嗯,你且去吧,既是向西,那便从西北凉州过,朕让道教那批人和你一同过去,正好那边妖兽为祸,你既然有降妖之心,正当施展。”

“是,陛下。”

玄奘心里本来早想好了一条路,那就是便经巩州,再过河州,从河州出大唐疆域,但陛下有言,他便上移一些,从凉州过,关系倒不大。

只是降妖之大,来得这么快,他有些猝不及防。

当前有取经之事,事关重大,玄奘还以为,降妖之事要就此耽搁了,却不想能顺路而行,并且取经还在降妖之后……

并无他事,唐皇又细细叮嘱几句,就让玄奘去了。

李元自然跟上,如今,他已经是玄奘取经路上的从者之一:李元!

那业火焚天经果然不一般,伴有业火因果之力,能分出分身,和主身以因果牵连,互相沟通。

本来,李元想就此金蝉脱壳算了,将自身全部回归主身,身入莲藕,再以莲藕修炼成人,倒也不错。

精神分为两部分,毕竟有些危害,万一次身产生反叛思想,就极其危险了。

可是他脱离之后,原主李世民就像死了一般,无魂无魄,即刻陈尸。

大唐不可一日无君,更别说是现今如此关键的时候,牵扯着诸天神佛,三界大事,还有人族气运勾连,李元沉默半晌,还是再次分出次身,重新进入李世民体内。

并且,身在李世民这个位置,有许多先天好处,只要使用得当,其作用不亚于修炼一部顶尖功法!

于是,就有了那殿上青年,那才是李元主身,如今高居龙椅的唐皇李世民,已经成为次身!

殿上,主身次身对视,李元微笑,目前还是心意相通,希望未来,不会发生倒戈。

贞观十三年,玄奘奉唐皇之命,去往西天拜佛求经,收拾东西,即刻启程!

跟随他的,只有一老一少两个从者,一匹壮马。

他要先去法门寺,于故人告别,因此并未和道门及其他杂学人士同行。

等离开法门寺,再北上前往凉州,到时候一行人于凉州边界会面,同过凉州!

当今的凉州,已经成为妖兽窝,有大妖将凉州和和大唐隔绝起来,不许互相来去,在里面随意吃人,极其凶残。

这样的事,不止一次,每次妖兽施虐过后,就会重新隐入大山,将山下平原留给人类。

人类被吃者大半,伤痕累累,但是这时重新夺回家园,依旧很高兴,又会庆祝,继续繁衍生息,开始新的几十年。

接着,几十年后,大家以为已经安全了,没事了,妖兽又再度出现,重复之前的事,周而复始。

百姓无奈,想着用各种方法于妖兽作战,和发明了“响竹”法,要吓跑妖兽,据说此法颇有成效。

实际上,却是妖兽故意为之,吃饱了,在响竹一响,便呼和着撤退,看着人类以为自己的办法起了效果,欢沁鼓舞的样子,在背地里暗笑。

甚至,因为“响竹驱妖”的作用,人们还渐渐形成“年”这个节日,每次过年,必发响竹。

可是,响竹之法,看似有效,却是最悲哀的一件事!

每次妖兽一来,便以强悍的力量将前人食之八九,新人出生,以为赶跑了妖兽,带着希望努力成长,然后再次成为妖兽的食物。

这和人类之圈养猪狗,有何区别?

当日,天朗气清,玄奘启程。

之前在殿上身着戎装的程当,此时换了一身便衣,在前面牵着马。

中间,玄奘拄着宝杖,身披袈裟,走在中间,步履小心,磕磕绊绊。

后面是一身利落锦衣的李元,身后肩上站着一只猴子,背后背着一把宝剑,颇有些游侠风气。

这时,他们已经离开长安,进入两地交界之处,算是荒郊野外,既无道路,也无人烟。

路上,野山乱草疯长,头顶,星河影动雁鸣,山间,碎屑明月点点,月亮洒落光辉,照耀在几人身上,现出一层荧光。

清风吹拂,带来阵阵野草花香,李元深深地嗅了一口,很舒服。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